滇西抗战文化遗址的保护现状探析

2014-04-29 22:16雷娟利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垭口松山滇西

雷娟利

摘要:从目前遗址清查的结果看,对滇西抗战文化遗址造成损害的主要因素有两种,即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

关键词:滇西抗战遗址保护自然衰败人为破坏

目前滇西抗战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处于较低层次状况,主要表现在遗址多处被损坏。历史文化遗址资源的保护要想对症下药,就需要寻求其衰败和破坏的原因。从目前遗址清查的结果看,对滇西抗战文化遗址造成损害的主要因素有两种,即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

一、自然衰败

历史文化资源,无论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创造的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资源的变化,使之受到破坏,即自然衰败。

1.雨侵是滇西抗战文化遗址毁坏的主要原因

雨水冲刷和地下水的渗透是造成遗址坍塌的主要因素之一;暴雨或连阴雨可能造成土坯建筑遗址的大面积坍塌。“雨屏”龙陵这方面尤为突出。在风蚀、雨侵的共同作用下,可造成一些工事墙体开裂、出现裂隙、泥皮脱落等现象。如果雨较大,还会造成洪水,季节性洪水更是构成遗址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损坏处于低洼地段的遗址。譬如松山抗战遗址的许多战壕、日军掩蔽体就因受到雨侵和洪水而失去了原貌;雨侵和洪水还将一些散落在地面上的文物冲向四周,使其湮灭在杂草之中甚至深埋地下,一些村民就曾在地下挖出过子弹、爪钉、轮胎残片等文物。

2.风蚀是滇西抗战文化遗址毁坏的主要因素

风蚀不仅剥蚀地表、使地面建筑遗迹的外表逐渐颓平,同时也可能造成建筑物的坍塌。如松山日军一些地堡在战火中被炮火轰击,出现了不同程度毁坏,再加上风蚀作用,造成了许多地堡的塌陷。

3.水融、鼠穴等因素

在潮湿的情况下,土质遗存的表层在水分子作用下融化,干燥后结成薄片,形成一层脆弱的外壳。在践踏、触碰或热胀冷缩时,便出现大面积剥落。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建筑基址的水平面、接近地面的部位以及风口等特殊部位;部分遗址表面存在鼠穴,这与遗址曾经营农作物有关。如松山阵亡将士公墓陵园遗址附近就曾被当地居民开垦为农田,这样,鼠穴的存在不可避免,造成对遗址一定程度的损害。

4.泥土封堵

比如滚龙坡中国远征军“壬”阵地道班公路拐弯下一个深60多米的洞口已回填;黄家水井遗址的一个日军防空洞已回填;大垭口战场遗址的胡家小坡阵地有三个日军防空洞被泥土封堵。

上述的这些遗址衰败现象都是自然力作用造成的,人类没有办法去阻止它的发生,只能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去延缓或补救这种破坏,尽可能降低它的破坏程度。除了自然衰败现象,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还存在着破坏力更强的人为破坏现象。

二、人为破坏

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的人为破坏是多方面的,严重的,大多超过自然风化的破坏,有的甚至是完全毁灭。

1.战争或历史原因

战争中,很多军事建筑都毁灭在了炮火之中,留下的是残垣断壁,甚至荡然无存;文化大革命时期,松山、保山的松山战役墓地、纪念碑和其他一些遗址遗迹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据二战研究专家戈叔亚研究调查,松山大垭口的第一零三师墓地彻底消失变成了耕地,石碑有的彻底砸碎,有的被抬到当地小学校做建筑基石。其中镌刻有1509名阵亡者姓名的名单石碑两块的字迹全部被人践踏消失;腊勐“绅民”为死难将士举行的“水陆道场”的石碑损毁严重,其他石碑也有残破;第八军松山抗战阵亡将士公墓迁往保山易罗池后,公墓的石碑成为了修复公园水池的建筑材料,墓地荡然无存,成为了房屋和绿地。文革结束后,这个公墓得到了部分恢复,也就是重新建立了纪念碑,但纪念碑改为“滇西抗日战争纪念碑”。墓地仍然没有恢复。

2.农田水利

松山遗址内部或附近均进行过大面积的农田水利建设,使遗址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大量建筑和基址在土地平整中被毁坏;或者,由于有的农田尚未退耕,灌溉时水流的冲刷与漫漶對遗址地面和建筑基址构成破坏与威胁。例如,位于大垭口的原日军铁器厂遗址早被破坏,成为了当地村民的自留地;位于大垭口的松山阵亡将士公墓陵园遗址现已被当地居民开垦为农田;位于黄土坡的中国远征军称为“2、1号阵地”,日军称为“松山阵地”的阵地遗址已成耕地,遗迹无存;位于大垭口的原日军军人服务社(又称日军“慰安所”)旧址占地约300平方米,现在已开成梯田,种植农作物;位于松山主峰与大垭口村之间的黄家水井——木寨战场遗址由于是两个自然村的所在地,战场遗迹几乎被破坏殆尽,遗址范围内全部被居民开垦成农田和耕地;1942年5月5日惠通桥被炸后,日军决定从腊勐松山村修一条公路通往怒江坝,后因中国远征军反攻而夭折,原开挖路线多数被毁变成了地或田。

3.搭建

即在遗址上方搭建建筑。例如在滚龙坡阵地,位于大垭口村南侧的半坡台地上的原日军抽水供应站,其蓄水池前几年因居民进行工程建设而被毁坏;位于黄家水井——木寨战场遗址的原日军战地医院里的防空洞因为现在的主人修缮房屋洞口被土基封堵,处于主人房屋安全考虑,洞口的一些遗物遗迹不能被清理。此外,还存在修缮失当及建设性破坏。近些年来龙陵地方文物部门部分遗址或建筑基址进行了修缮,修缮过程中对于遗址原状所包含历史信息的处理有些过于简单,以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比如位于大垭口的滇缅公路纪念碑遗址已成为当地百姓的墓地;战争结束后不久,当地人拆除日军暗堡,获得了一些钢板、木材、铁皮,现一些群众用日军铁皮盖的房子尚在使用。

4.旧址归还

原日军一些机构是侵占百姓私宅而建,日军败后房子归还给主人,造成一些遗址遗迹不能保持原貌。比如位于滚龙坡的原日伪区公所和原日军军政班都是这种情况。

5.挪作他用

位于腊勐村的原中国远征军第八军一零三师住所遗址现为腊勐村村委会办公用房;位于腊勐街原中国远征军重伤员医治所,后为腊勐小学,现为学前班。

6.散落文物遭变卖

战争期间被中国远征军击落的日本飞机残骸被当地村民拆去当废铁卖了;位于大垭口的日军发电厂遗址,村民曾在附近的水塘边挖到过铅包铜丝电线、保险管和线圈等物,因为保险管两头是铜做的,线圈是铜丝所做,有的村民就拿去变卖;还有散落于寨子、山上的废铜烂铁、炮弹壳、子弹壳等也被村民捡去变卖,甚至有人冒险拆炮弹卖。

7.其他人为因素

大量遗址与居民区相连接、有的道路贯穿遗址,遗址道路一般没有路基,完全是在遗址上践踏、碾压而成;也没有固定的走向与宽度,在建筑遗址中随意穿行。因此,进出车辆与农用车辆也对遗址造成震动的影响和撞击的伤害;掏挖城墙墙基、部分夯土或城墙的底部被人为掏挖、铲平建筑基址以取土肥田也是遗址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管理,有村民或附近游客在遗址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攀登墙体或在建筑基址中随意践踏,例如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壕如今成为了当地孩子们的嬉耍之地,这会对本已不堪的遗址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历史遗址遗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保护遗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的责任。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希望迎来滇西抗战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戈叔亚.第八军抗战公墓的历史变迁——松山战地调查之五[N].云南政协报,2010(8).

[2]杨玉华.浅谈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N].中国文化报. 2001.1.10.

[3]中共龙陵县委,龙陵县人民政府.松山抗战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资料汇编.2010.

猜你喜欢
垭口松山滇西
Optimal and robust control of population transfer in asymmetric quantum-dot molecules
亚丁大转山 对世外桃源的最好诠释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赞马关石垭口碉楼
助推滇西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更上层楼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中的学习负迁移现象研究
往事
青岛青山湾—垭口变沉积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