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民居建筑的生态设计及其发展探究

2014-04-29 21:09:26王强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川东地区生态设计

王强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实施,究竟应该怎样在住宅设计中充分彰显西部各地区的地域特征,使得人们可以重新认识西部传统民居的价值,如何在传统民居中保存生态内涵,这是西部地区应该如何应对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挑战。本文将川东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作为案例,通过对川东地区传统建筑的实例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传统建筑应当如何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相应的生态设计,从而探讨生态建筑地域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川东地区;生态设计;民居建筑

引 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口号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人们开始学会从传统建筑中借鉴一些精华。这是当下生态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标,我们通过对川东地区的设计条件和经济条件,还有自然因素等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着重考察地域性建筑的特点,然后得到它和生态建筑的相关联系,从而探索出生态建筑的发展方向。

1 川东地区的基本情况认知

四川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长江中上游。总体来看,四川地区主要分为三个最主要的部分,分别为东部地区的川东丘陵,中部的成都平原以及西部地区的川西高原地区,尽管川东地区的土地面积仅仅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但是却囊括了全省90%的人口。川东地区的水系主要以长江水系为主,河流比较多,因此水资源也相对比较丰富。

四川东部属于温暖的季风气候,夏季气温比较高,年降雨量很大,湿度也相对比较大,日照时间少,是全国日照时间最少的地区之一。综合比较于中部的成都平原和西部的川西高原地区。由于东部地区的丘陵地形、中部地区的平原地形以及西部的高原地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三个区域差异极为显著。综合来看,四川地区的气候特征为冬天相对温暖,夏季较为炎热,秋天多阴雨和云雾,春季较为干旱,由于云雾等因素的干扰,其日照相对较少,但是由于其所处的纬度位置较低,因此植物生长期相对较长。

2 立足于川东实际情况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探究

巴蜀地区的建筑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特点,经过考古研究人员发现,在殷商时代,当地居民的生活就呈现出一种密集的状态,建筑单体也逐渐成了干栏式的构造形式。随着秦汉大一统的不断深入,巴蜀文化不斷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建筑单体的组合也逐渐变成了中原文化的宫室制度建造模式。随时代的变迁,从而逐步发展成了川东地区干栏式建筑的独特风格。干栏式建筑具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在相对遥远的远古时代,主要指的是以树干为栏的木阁楼,也就是史书中所记录的“巢居”,这也是最早意义上干栏式建筑的雏形,川东地区的干栏式建筑主要是指穿斗式木结构,底层架空的吊脚楼,这种干栏式建筑以川东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其建筑的出发点,具有极好的环境适应性,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成的全楔式木结构建造更是有效提高了其防水灾和其抗震性能。

自秦汉以来,川东民居就十分分散,喜欢独居,聚居形式呈现最多以两、三家聚居的现象。同时,分散的居住也进一步促进了场镇的高度发达,因此,场镇的公共建筑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民风民俗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川东地区传统建筑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川东地区传统建筑生态设计的运用

3.1 对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

川东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从居住者自身需求出发,自己进行设计、建造、使用、维修。但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当中,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也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低下和规模的局限性,建筑对于大自然的环境破坏也比较小。正是因为在这样特定的地理条件下,经过长期生活检验的传统建筑模式逐渐形成,建筑与大自然结合十分紧密、协调,从而形成了既诙谐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川东民居。因为川东地区丘陵和盆地的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所以衍生出了不同的建筑风貌,也形成了不同的建筑特色。

在生态环境方面,虽然生产力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川东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和原有的覆盖比率差距并不是很大。正因为地区森林覆盖率对于地区气候的稳定起着正影响,所以这对于川东地区居民生活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地形、地貌给建筑设计带来了很多益处。①因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可以大大减小基地改造的工作量,所以降低了建造费用。②错落有致的布局也有助于形成城镇的整体形象。③传统民居的宅基地错落分布有利于室内通风,因此获得了很好的通风条件和采光条件。使得沿江、沿河及城镇居住的居民可以获得便利的生活。这对于川东地区温暖潮湿和日照时间比较少的自然气候条件是非常有利。

3.2 建筑空间的设计

由于受长期中原文化的影响,川东地区的传统建筑的院落呈现出中原的四合院式,它的建筑特点就是高密度,同时有很注重公共空间,低的建筑高度,比如说风水塔等等,这是因为人口密度太高引起的。城镇的四合院房屋通常在东西房间向外开一个房间,这样加大了院落的天井,山墙也可以开窗采光。但地形的高差比较大,四合院内天井的面积并不是很大。

在建筑单体方面,因为川东地区潮湿多雨,民居必须具备防潮的功能,所以建筑的出挑比较长,既能借助其避雨的同时,也可以防止雨水对于木构件的浸蚀。因为是潮湿的气候环境,所以从殷商时期就形成了底层架空式的干栏式建筑,这对于底层空气流通,上层争取好的采光,同时防水防潮,是十分有利的。在川东民居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全楔式木结构建造在诸多建筑中的应用,这种全楔式木结构,采用较为灵活的建筑构造,不仅可以有效对川东地区的地形加以有效的利用,还可以随势赋形,因地制宜,通常建筑中所用到的梁、楔、柱、椽均选用木质材料,利用较为常见的石材、砖、木材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在对其进行封顶工作时,通常选用一些植物或者瓦等,由于其灵活的建造特点,因此无论是其层次感还是空间感,都具有一定的开阔性和层次感,川东地区潮湿多雨,对于民居的基本要求是具备防雨和防潮功能,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全楔式木结构所建造的民居,通常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防水灾特性,这一特性不仅有效满足了当地居民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一些水灾风险、减轻了地震灾害的影响程度等,种种特性使得这类建筑物在川东民居中最为常见和普遍。

除了一些较为普遍的全楔式木结构建造民居之外,四川农村地区较为普遍且典型的民居就是小院,小院又称三合院。由于四川地区区域表现差异显著,其气候特点是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这就需要民居建筑可以有效发挥遮阳,通风、采光、保温等功能,因此小院的功能就被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由于其相对封闭的建筑空间结构,使得其将遮阳、通风、采光等功能发挥到极致,进而更好的适应了四川的气候特征,这也使得四合院在四川地区较为典型。

3.3 建筑材料的运用

川东地区的地貌十分丰富,水运行业也十分发达,平原竹木,丘陵石材,都可以成为良好的建筑材料。但是因为不同材料分布的地域不同,因此经济发展的高低程度不同,加上开采难度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主要材料也不相同。城镇居民多采用砖、瓦、木材,但是农村多采用土墙、石、木材,还常采用自己家里的稻草来铺设屋顶。因为建筑材料的不同,所以也就有着千差万别的建筑风貌。大部分的传统建筑住宅在道路路面上采用石材,建筑单体采用全木结构;在沿江、沿河城镇采用鹅卵石砌墙,形成了独特的乱石墙;边远的地区缺乏石材和木材,主要就以土作为建筑土墙的材料。在一些盛产竹子的地区,墙体、楼面均采用竹子做成竹屋。正是因为对所在地材料的合理运用,因此形成了川东地区的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4 围护结构的处理

川东地区的冬季温度比较温暖,加之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基本上以圆、方木材作为骨架支撑,采用竹编夹泥墙作为外墙维护,木板作为室内的隔墙。这都是川东地区建筑的经济做法。这种墙壁的透气性比较好,因此有利用建筑的透气通风。除此之外,川东地区的土质很好,因此在泥土(如粘土)中加一些草筋作为夯土墙的做法也十分常见。这种墙体的可塑性很强,而且具有优良的防火、隔声、保温隔热效果。川东地区的夏季比较闷热,所以在屋面铺设了质地比较轻质的青瓦或者稻草,或在建筑顶层设置阁楼、门窗等构件,这些都有利于夏季的通风隔热。这样的设计效果达到了夏天居住的舒适度,但冬季的保温效果则不是很明显。川東地区的风荷载比较小,冬季积雪厚度相对较薄,雪荷载相对也比较小,所以屋顶梁、板等承重结构相对比较节约,这和北方建筑相比是最大的不同之处。

4 川东地区当代住宅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建设也不断增强,因为在早期单纯关注经济发展速度,所以对于生态环境和地区生态平衡发展有或多或少的忽略。人口密度太高,各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一方面,在城市开发建设当中,房地产开发商过于追求利润,因此忽视了建筑节能和生态设计;农村的生产力较为低下,建筑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在居住建筑上面仍旧采用传统的工艺做法,现在已经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对于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的需求。另外一个方面,部分开发商、设计师单纯追求所谓的民居风格,对传统建筑的表象模仿,放弃了对传统建筑当中的生态要素加以关注。因此,建筑和环境不能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

集合式的建筑成为居住建筑发展的总趋势,因此,如何使得居住建筑既有现代感的同时,又呈现出生态的效果,是当代建筑发展的主题。作为富有地方特色的川东传统建筑,在生态设计方法上面,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对环境的改造方面,应该借鉴传统建筑当中合理利用基地的做法,不是一味的人工创造环境。在建筑设计上面,现代集合式的住宅不利用通风,可以适当的借鉴传统建筑,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地貌、错落有致的布局和基地错落分布等做法,这样做既可以改善建筑内部的环境,又能满足居住者的舒适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也不断更新,墙体和围护结构等采取保温措施,改善了传统建筑当中保温性能不是很好的缺点。所以,应该把传统建筑当中的生态设计要素和现代技术统一起来,以实现建筑和环境的相互融合。

传统民居可以评价一个时代建筑设计、建造水平,川东地区的传统民居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早已日趋成熟,形成了完善的生态系统,对于当地的特殊地理气候和生活习性有着独特的解决方法,其中蕴含的许多方法可以在现在的条件下得到运用。一种成熟的建筑必然有着它应该存在的理由。因此,传统的建筑对于当代建筑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5 结束语

生态建筑设计主要是对生态建筑的技术进行合理的筛选,但是多样性的环境又使得技术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从而反映出了多样性生态建筑的重要特性,因此在不同的区域使用合适的技术也就是其中的关键。随着全球对于生态建筑的不断重视,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建筑师对于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比如说“开放式空间”和“管式住宅”的案例,这些都是对于传统民居进行了学习,然后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在我国也出现了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是向传统民居应该如何学习,如何探索,这些都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从而实现我国建筑的生态化,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柏强.刍议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思想[J].山西建筑,2012,38(22):16~17.

[2]白婧.以生态美学的视角看民居建筑内在精神与意境的融合——传统、现代、后现代民居建筑精神与意境比较[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32(12):127~128.

[3]杜佳军,唐国庆.农村既有民居生态化改造建造工法研究——瀛东村既有民居建筑节能改造案例[J].绿色建筑,2013,(4):19~21.

[4]王颂.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构建经验解析——以河南传统民居建筑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3):268~271.

[5]张家伟.生态型民居建筑设计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4):59.

猜你喜欢
川东地区生态设计
川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以达州市为例
川东北地区外购良种肉牛育肥的长途运输应激调养
川东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调查
推进多样化开放式扶贫的思考
有机茶园栽培的管理措施
农业与技术(2017年4期)2017-04-05 07:21:11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17:25:59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绿色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7 18:44:50
中国民间陶瓷的生态设计意义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39:46
现代园林生态设计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