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出国家需要的公务员

2014-04-29 20:54
凤凰资讯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主观因素公务员试题

日前,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成绩公布,在152万考生中只有不到10万人可以拿到国考面试的入场券,而最终将有19538人成为这一年新选拔的国家公务员。

试题出炉 如何从这152万人中选出10万人?通过135道选择题和5篇作文。

现任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名誉所长的谢小庆曾是出題人之一,也是把行政能力测试(简称“行测”)引入公务员考试的民间第一人。到底怎样才能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的公务员呢?谢小庆坦言,这真是一门学问。以行测为例,要通过征题、初筛、送审、会审、成卷这几个步骤,才能拼出两套完整的试题。当然,最后的定稿还是考试录用司的负责人。

十几年过去了,为了从数以百万计的考生中选拔出公务员,考试也一直在改革。但是改革起来并不容易。谢小庆说,“当初行政能力测试能移到公务员考试上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最高级领导都提出非议:你这个政治怎么考?特别是到了2001年,把公共基础知识,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都不考了,政治标准如何把握?这个在当时来讲是非常艰难的,需要眼光和魄力。”谢小庆至今还仍很感念当时他的领导。“改革只能靠‘蚕食和‘蠕动,没法大刀阔斧。”提起公务员考试两次重大改革,他深感不易。

需要什么样的人? 几位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开玩笑说,行测之所以考这么多庞杂又专业的知识,是为了把会聊天的人选出来,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和各种人聊到一起去。

针对这一说法,谢小庆说:“作为行测和申论这两个考试来讲,出题思路都是相当稳定的,十几年来也没有什么变化。我们考的是做公务员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言语的理解和表达、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等。这一点一直没有变。我们考的是变化之中相对不变的、比较稳定的那部分。我们考的不是智力,是行政职业能力,是能力中影响到你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那部分能力,我们的思路就是考能力,对记忆力要求较低。”

但是,用标准化的考试来评价不标准的考生,是考试的根本局限。由于这种局限,考试往往只有“汰劣”功能,并不具备“择优”功能。“每个考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谢小庆说,“拿申论来说,很多考生的水平比阅卷老师都高,如果他写的东西阅卷老师看不懂,他就被淘汰了,但实际上他可能是很优秀的人才。这也是我们要增加客观题的原因之一,因为客观题可以杜绝阅卷的主观因素。但主观题更能判断一个人的素质。我个人认为,面试就比笔试的选拔性更好,但可能更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谢小庆认为,如果没有“凡进必考”的政策,在2010年录用的新公务员中,干部子弟所占比例可能就不会是7%,而可能是20%、30%,甚至更高。

更加根本的问题是:即便是通过了能力考查,又如何考查一个人的品格适不适合担任国家公务员呢?

据记者了解,怀有修齐治平的抱负去考公务员的人不少,但奔着稳定安逸去的也大有人在。而更多的人则认为,公务员不过是“就业的选项之一”。

猜你喜欢
主观因素公务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篮球公务员
国家投资项目投资超概算的主观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公务员
制约新加坡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基础的主观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