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弹唱跳 台下编导写 台后声光电

2014-04-29 16:26:04张艺迪
河南教育·高教 2014年3期
关键词:声光电表演系编导

张艺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正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目的。那么,地方高校怎样才能系统地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黃淮学院音乐表演系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弹唱跳、编导写、声光电:

围绕学生就业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只有围绕学生的就业能力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具备的能力与就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顺利对接。当前,社会上音乐类人才有演出类、编创类和服务类等三大群体,根据每个就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音乐表演系设置了“弹唱跳”“编导写”“声光电”和“实习实训”四个课程模块。其中,“弹唱跳”课程模块,包括《钢琴基础》《声乐基础》《舞台语言基础》《形体训练》《舞蹈基础》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舞台上感性的“弹唱跳”方面的能力,对应演出类就业岗位群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编导写”课程模块,包括《舞蹈编导》《音乐会编导》《文艺晚会编导》《歌曲创作》《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自编、自导和自己创作“编导写”方面的能力,对应编创类就业岗位群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声光电”课程模块,包括《舞台音响》《舞台灯光》《舞台化妆》《钢琴维修与调律》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台后“声光电”方面的能力,适应服务类就业岗位群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为培养学生“弹唱跳、编导写、声光电”的综合能力,音乐表演系还开设了“实习实训”模块,围绕就业能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活动,其中包括音乐会、文艺晚会的策划、组织、排练、演出等活动,以及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实习实训项目。系里对每个实习实训活动或项目都进行细化,有教学大纲,有具体的检查和监控措施,确保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既能当红花,又能当绿叶,在台上、台下、台后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站稳讲台,唱响舞台:

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办学必须以教师为本,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就是要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给学生具备“台上、台下、台后”三个音乐类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能够“站稳讲台,唱响舞台”。也就是说,任课教师不仅要站稳三尺讲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且还要具备艺术类多种行业资格证书,足以“唱响舞台”。目前,音乐表演系90%的教师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有演唱员、演奏员、音响师、录音师、钢琴调律师等,还有社会艺术考级等行业资格。系里每年都要通过“新年音乐会”的形式,对全体教师业务能力进行考核,促使广大教师不断钻研业务,积极进取,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音乐表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方面邀请社会上行业、企业专家来系任教,一方面派教师到当地文化局、群艺馆、文化馆等单位参加实践锻炼,并且鼓励教师在社会上相关专业团体或社团兼职。目前,音乐表演系这支“多元化”“多质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基本上做到了“课堂上教的”就是“舞台上演的”,或者说“舞台上需要的”就是“教师教的”,眼下“教师教的”,甚至还是社会上急需或者暂时没有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教学内容引领社会需要。

以演促教,以赛促学:

围绕服务社会发展,构建“讲台+舞台”教学模式

音乐表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很多“讲台”上的教学内容搬到了“舞台”上去,“以演促教”,通过在“舞台”上举办各种演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系里充分利用班级舞台、音乐厅、社会舞台等实践情境开展比赛和演出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上“摸打滚爬”,以提高师生专业技能。音乐表演系还把舞台从课堂延伸到了校园和校外,每年在校内排练演出40余场,包括师生音乐会,各类文艺演出和专题演出等。比如,系里排练演出的大型红色音乐经典《长征组歌》,深受师生的好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校外排练的大型演出有20余场,每逢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在驻马店市举办的演出中,都有音乐表演系师生的身影。他们还连年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文艺演出,连续几年承办驻马店市全国土地日专题文艺演出活动。既锤炼了师生,又服务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音乐表演系在加大实践演出力度的同时,每年还在“舞台”上开展20余项比赛,“以赛促学”。比赛活动包括专业技能、技巧比赛,节目主持人比赛,节目编导比赛等。此外,系里利用电脑音乐制作设备,成立了企业性质的“黄淮音乐制作中心”,面向社会承担企业庆典演出、歌曲创作与制作等项目。针对同一主题的企业文化进行歌词、歌曲、音乐制作征集比赛,针对本地著名旅游景点进行词曲征集比赛,从而精心打造出了《清灵铜山》《中华母亲颂》等一大批优秀的原创作品。

2013年10月,由外聘教师李运伟制作、音乐表演系师生演唱的歌曲《中华母亲颂》,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四家单位主办的第十四届“江山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中,从全国两万多首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民歌十大金曲金奖”。此外,音乐表演系还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其中,舞蹈团表演的舞蹈《俏花旦》,曾代表河南省高校到北京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汇演,并荣获一等奖;舞蹈《原上草》《中国妈妈》,分获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青年教师陈艳伟在“2013年韩国春川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金奖。2013年10月,学生雷一凡在北京参加了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公益中国”青少年艺术新星展示比赛活动,荣获全国青年组声乐金奖。2012年,音乐表演专业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特色专业”。

传承音乐,服务教学:

围绕本土传统音乐的挖掘,构建师生科研团队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应用型大学的科、学、研必须紧接地气,必须加强本土传统音乐的研究。为此,音乐表演系成立了“天中本土音乐文化研究所”,构建起一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该团队有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利用节假日对当地濒临灭绝的诸如“汝南罗卷戏”“西平大铜器”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收集整理和保护传承工作。该团队还采取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廊”等形式,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人专场演出,承办驻马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等,营造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该团队收集了当地珍贵的历史音乐文献和古老乐器,利用开设的电脑音乐课程,制作了本土音乐音频和视频,先后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汝南罗卷戏考察研究》《杠天神戏曲牌唱腔特征》等多篇研究论文,完成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豫南濒灭剧种罗卷戏抢救发展研究》、河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创新与繁荣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等8项省部级课题,编写了《驻马店地区本土音乐教程》等校本教材。“天中本土音乐文化研究所”于2011年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音乐表演系的本土音乐科研团队,在收集整理的本土音乐资源中,把精选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加以分析、整理,并把它们转化为课程资源,编写出教材供学生学习使用,让学生了解、体味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面貌,从中汲取丰富的音乐文化艺术营养。教师通过开发本土音乐资源,进一步提高了科学研究能力,把挖掘的本土音乐资源,作为高校课程资源应用于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参加到科研团队中来,增强了他们对本土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了他们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能力,有助于地方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为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主任,教授)责编:秋 山

猜你喜欢
声光电表演系编导
新媒体艺术在现代壁画中的应用研究
人物画报(2020年13期)2020-03-09 03:40:32
新媒体艺术在现代壁画中的应用研究
人物画报(2020年5期)2020-01-03 04:49:02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38
新书推荐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39:58
艺考战役
宁夏画报(2017年1期)2017-03-27 05:29:45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33
聚焦广东演艺设备行业商会 广东演艺设备亮相G20峰会 声光电效果美轮美奂
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 03:42:47
想一夜
文苑(2014年31期)2014-01-01 03:11:24
对于周星驰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