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清
地处经济欠发达区域、学校基础薄弱、办学经费短缺、报考率、报到率双双偏低、毕业生就业难……诸如此类的道道难题,困扰着地方本科高校,成为束缚其发展的条条“锁链”。地方本科高校该向何处去?发展之路究竟在何方?
教育部给出了答案:借鉴德国等国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转型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其目的在于调整教育结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内涵上理解,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个教育类型,而是要调整我们的教育结构,创新我们的教育制度。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振兴与推动一批新型产业,促进现代工业,促进服务业,都必须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我们教育界的重要使命,地方本科高校必须勇敢地肩负起这一使命。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年近700万高校毕业生有30%即200万毕业生不能就业,就会直接影响到200万个家庭,就等于浪费了国家和社会3000亿元的教育投入。可见,引导和推动地方本科高校,面向区域和行业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是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高等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数以百万计学生的切身利益,数以百万计个家庭的切身利益。
地方本科高校怎样进行转型发展呢?我们认为,要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齐抓共管,上下联动;二是打造一支“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三是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园区。诚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多,周期长,阻力大,但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关键不是钱的问题,关键在脑袋,在理念,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学校缺设施,完全可以把学校大门打开,“走出去,请进来”,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黄淮学院等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有些经验,可资借鉴。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发展历程很短,但是,却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创造了中国的典范,也是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典范。学校地处河南中南部,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很少。学校基础比较薄弱,人才引进困难生源质量也不太好,省内排名也不靠前,总之,有很多困难。但是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对黄淮学院的政策支持是成功的。他们有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与学校共建。而学校自身的发展方式也是切实可行的。一是办学定位明确;二是领导班子思想认识统一,意志坚决,牵着鼻子推动学校转型;三是有清晰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哪个院系怎么做,学校与企业怎么结合,传统学科和现代企业怎么结合,非常清楚。
年初,教育部在河南驻马店市召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省政府副秘书长景照辉,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亚伟、尹洪斌,黃淮学院党委书记杨德东、校长介晓磊,驻马店市委书记刘国庆、市长武国定等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主持。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以及河南省30多所高校的领导,其他11个省、区市(教委)、部分高校领导参加了会议。鲁昕副部长在总结讲话中,认为这是马年,在驻马店掀起了高等教育千军万马进行的一场深刻革命,并充分肯定了黄淮学院转型发展的做法。她说:“黄淮学院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黄淮学院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可行性,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国务院即将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今后,要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评估、拨款制度,并明确招生计划、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教育部已经研究起草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且成为教育部2014年的重点工作,转型发展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因此,袁贵仁部长指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
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相关高校应该抢抓机遇,马上行动,早部署、早规划、早落实,赶上转型发展的大潮,否则,就会落伍,就有可能被无情地淘汰。
责编: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