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宏
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强调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且针对制约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不健全”的问题,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园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那么,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园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大夏书系——全国幼儿园教师培训用书》提出,应该是学习型、关爱型、润物型、亲和型、专业型、研究型的。而要培养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就需要一个实用、有效的载体,《大夏书系——全国幼儿园教师培训用书》正是一套针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好书。与其他培训教材相比,这套丛书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问题的针对性。丛书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师如何做研究、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家园沟通、幼儿成长的观察与指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6个方面展开比较深入的探讨,基本包含了幼儿园教师所需要的全部专业素养,符合“国十条”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培训研修体系。同时,每本书都贯彻“从一线中来,到一线中去”的宗旨,密切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实际。比如,《幼儿成长及发展个案研究》选择了幼儿园最常见的六类孩子在园发生的真实故事,一方面呈现了孩子富有生命力的成长历程和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教师对孩子的呵护与“因材关爱”。
内容的专题性。丛书摒弃了章节式的教科书或学术性著作的编排方式,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每篇独立成文。比如,《家园沟通实用技巧》中的36篇文章从5个层面——幼儿园层面、班级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矛盾发生层面探讨如何建设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育儿共同体”,基本覆盖了家园工作的主要内容。
过程的行动性。丛书中很多文章采用教育叙事的手法,将鲜活典型的故事案例娓娓道来。在文章中,教师聚焦教育现场——发现问题,形成问题;立足教育现场——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应用于教育现场——构建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形成行为改进模式。在“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这些故事案例既是教育的范例,又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范例;这些故事案例来源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幼儿园教师的视角来诠释日常教学生活中平实而温暖的教科研,用实践的温度去除方法的刚性,把教科研从艰涩遥远的语境还原到真实亲近的教学现场”。
人员的多元性。丛书中文章的作者有高校教师,有省市教研员,有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不同岗位的学前教育研究人员组成研究共同体,优势互补。尤其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平时处处留心、实时观察、积极反思、及时整理,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说起,说给同伴听,说给同行听;写给自己看,写给同行看。在这说说写写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理论,在专家引领之下慢慢与专家的理论交融了,产生了“草根”成长理论,研究者的专业之路也就开阔平坦了。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肯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榜样。
价值的实效性。传统学院式的教材忽视当前幼儿园教师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和实际需要,而纯粹的行为指导手册也只是“授人以鱼”,丛书以鲜活的案例分析、延伸与讨论为学习者提供“讨论的载体、反思的中介、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最大化地体现学习者的自主参与,构建参与式培训的场景,帮助学习者吸纳和利用有关理论,追求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切实改进。
当然,正如《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经典案例·序》中所说,再好的培训教材也只是“讨论的载体、反思的中介、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者要“保证必要的研读时间”,要“在做中学”,要“积极自主地学习”,这样才会有实际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