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学记录能力的培养

2014-04-29 15:36乔炳来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科学内容实验

乔炳来

一、提高兴趣,创造条件

1. 通过一些中外科学家关于科学记录方面的故事,提高学生对科学记录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其对科学记录产生兴趣。如,伽俐略在比萨大教堂参加活动时,通过观察教堂穹顶吊灯因风吹过不停摆动的节奏。结果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为后期的机械钟表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备课时考虑好哪个环节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记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有的学生可能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很快地加以记录,但有的学生则需要有专门的记录时间。要精炼课堂上的语言,以节省出时间,让学生记录他们的研究成果,感受研究的收获。

二、有的放矢,明确内容

科学课上应该做记录的地方很多,但要分清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贪多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影响学生观察的情绪和效果。记录要从实验的目的、条件和步骤、结果及实验后记等方面进行,使人一看就懂。归纳起来科学记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科学概念;二是观察中积累的资料和实验的原始数据;三是探究的过程(包括实验的目的、假设、猜想,实验的方案,得出的结论,遇到的问题,实验成功或失败的思考等等)。

三、循序渐进,提出要求

1. 记录的要求,应该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如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课“我观察到的大树”的记录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事先应该设计一个观察记录表,同时把自己的发现填在备注栏里,这样就便于学生观察记录了。

2. 观察记录要注意科学性。如《蝗虫》一课的观察,要记录其形态结构:一般长度约3~5公分,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1对触角,1对复眼、3只单眼、1个口器;胸部长有3对足、两对翅,后足发达,适应跳跃,前翅宽大、革质化,是飞翔器官;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在第1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薄膜,是听觉器官,从第1节至第8节两侧各有1个小孔——气门,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把蝗虫的头部插进水里,它不会死亡,而把它的腹部插进水里,就会憋死,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学生的记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是科学研究所需要的。

3. 要求学生在观察或实验后的发言必须凭借自己的记录。用口头语言加以表述,进行汇报和交流,使其养成说话论证有依据的习惯。

四、由扶到放,指导方法

1. 使学生清楚一些固定的格式是什么。比如,“课题”、“日期”、“小组成员”等是每次必须记录的,这会为整理和查询科学记录带来方便。

2. 低年级的儿童可以用画图来记录,或在老师帮助下用简单的图表来记录,高年级的小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在记录中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鼓励学生用电脑帮助记录。

3. 教师要在需要记录的地方给学生必要的示范。抓住重点的内容,记录的语言在自己能够看得懂的情况下,尽量进行简化,从而节省记录的时间。

4. 教材中提供了很多示范性的记录表、记录单以及研究计划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样的内容加以留意,很好地学习其中的方法。

5. 提倡人人记錄,共同做好小组记录。科学记录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应该把记录当作每个孩子科学探究的一部分,让每个孩子都经历科学记录。

五、注重效果,及时评价

1. 学生观察后,教师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每一节课的记录进行及时检查,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比如,一位教师在观察记录后记中特别开辟出“观察记录真假评说”,把记录本中孩子非观察内容或不真实的观察内容摘录出来,让孩子们进行有依据的评说。这样引导他们对观察的本质进行思考,并在以后的观察记录中引以为鉴。

2. 定期进行评价。可以一个学期搞一次活动,用表扬的方式对记录得特别认真、记录质量好的学生进行宣扬,让他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并把他们精美的、内容丰富的记录在全班或全年级乃至全校进行展览,让这些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科学内容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主要内容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