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中图分类号】R46.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01-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出现相应心肌的水肿、坏死。此病发病较急,早期死亡率高[1],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临床上的急救必须争分夺秒,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是要技术全面而精湛。现将近2年接触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4~76歲,平均60岁。按心电图梗死部位:广泛前壁4例,前壁14例,前间壁4例,下壁10例,下后壁2例。
1.2 24小时发病时间分布情况 6pm至次日6am32例(59.3﹪),6am至12n10例(18.5﹪),12n至6pm12例(22.2﹪),白天总发病率为40.7﹪,夜间发病率明显高于白天。
1.3 结果 临床治愈33例,死亡1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休息 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在急性期10-14天,患者一切活动均应在床上,并有护理人员的协助。可给患者做适当的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发病第2~3周,病情趋向稳定,并根据患者的梗死范围可让患者逐步坐起,开始床上活动。发病第4周,可开始床边活动。
2.1.2 止痛 急性心肌梗死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一方面提示病情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动脉的进一步收缩,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的出现或加重,同时容易增加患者的焦虑心理,不利于治疗,故要及时止痛。
2.1.3 饮食 第1日可进流质饮食,随后用半流质或少渣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低热量少食多餐,有心功能不全者,适当限制钠盐,严禁吸烟与饮酒。
2.1.4 环境 保持病房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光线不要太强,护士走路动作要轻。
2.1.5 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由于卧床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易形成便秘,如排便时用力不当,会导致血压上升,脉搏加快,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鼓励进食新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食物,也可口服果导片。
2.2 急性期的护理
2.2.1 密切观察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是心肌广泛坏死后,心排血量急剧下降的结果,预后较差,表现为:脉搏细数、神智改变、血压偏低、手足发凉,及时发现,会给临床抢救争取时间。
2.2.2 密切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 见于四分之三以上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心梗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心律失常的及时发现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2.2.3密切观察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往往病情变化很快,护士是离病人最近的的医务人员,面对众多的监护设备,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全面的业务水平,及时发现病人的各种变化。
2.2.4 输液的护理 输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血栓及静脉炎的发生;要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在使用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等药物时要及时监测血压,随时调整滴速;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为医生每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3 溶栓的护理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缺血心肌早期再灌注,从而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护士要常规检查患者的出凝血时间、血型、病人的既往病史,准确、迅速地配制并按限定的时间输注溶栓药物。
2.4 并发症的护理 严密观察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必要时描记心电图,及时报告医生,给于及时处理。准备好各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随时做好除颤及起搏的准备。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给患者测量一次血压,如果收缩压低于80mmHg,脉压低于20mmHg,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保持电解质的平衡,同时避免发生血容量不足而引起低血压[3]。对疼痛、烦躁的患者及时止痛、镇静,避免休克加重。注意保暖,加强褥疮的护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心衰的发生或加重。
2.5 健康教育 随着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在全国的开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行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临床治愈的心梗患者,他们今后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及再发。
2.5.1 合理饮食 选择低能量、高纤维的饮食,自觉戒烟、戒酒,保持良好体重。
2.5.2 保持良好情绪 遇事冷静,懂得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注意调节生活方式,避免心理压力过大;要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2.5.3 适度锻炼 根据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可选择的运动项目,例如:步行、打太极拳等。把握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
2.5.4 坚持服用药物,定期复查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每月复查一次。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要标明药物的使用方法,一方面要及时自救,另一方面在紧急情况下,周围人也可根据药物作用进行施救。
2.5.5 学会发病时的自救 如疾病再发,立即就地休息,积极与急救站或医生联系,切忌病人自己强行走到医院或扶病人勉强步行,要用担架或救护车。病人发病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救心丸,并且可多次含服。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现代治疗包括多种措施和方法,随着监护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的病死率已逐年下降。在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沉着冷静,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电活动、并发症的出现,积极配合医生,用娴熟的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4]同时通过给病人系统的护理,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仅满足了患者的身心需要,而且还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多种监护和护理技术,以提高护理水平。促使其早日康复[5]
参考文献
[1] 姜燕,崔芳,李艳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099.
[2] 聂振明、孟昭全 .实用危重病监护与急救[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233 -234
[3] 魏建国、杨巧芳、吴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83-84.
[4] 白淑珍、邵桂花、张红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4,8(5):35.
[5] 王蓓,施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