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当年怎样分析中国人

2014-04-29 00:44
凤凰资讯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编印侵华日军国民性

侵华战争中,作为日军师团作战指挥依据的《作战要务令》中“谋报”一章,第一条即是侦知“敌国的国民性,作战区域居民的性情,及其对战争的适应性”。由此可见日军对敌国国民性调查的重视。那么,侵华日军又是怎样分析和判断中国人的国民性呢?

“南方者多血性进步,北方人保守” 从现存的当年侵华日军编印的各种中国兵要地志看,大多都有所谓的“对占领地的统治资料”和“国民性”的调查。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日军1937年编印的《长江下游地方兵要地志拔萃》,对江南地区中国汉民族有17条概括性总结:

一、个人主义。爱钱财和储蓄观念强,缺乏国家观念,不关心政治。

二、同业者合作,同乡人团结紧密,商业道德观念强。

三、爱面子。

四、极富附和和雷同性。

五、保守而尊大。

六、实用主义强,恩义感薄弱。

七、天命观念强。

八、形式主义重,巧于辞令。

九、富于妥协性。

十、上层阶级人士极尽怠堕享乐之能事,而一般百姓极勤勉,性敦厚,身体强健,耐劳动。

十一、长于宣传,易被宣传所鼓动。

十二、猜疑心重。

十三、情况恶化时极脆弱。

十四、守成观念重。

十五、尊重祖先坟墓。

十六、对强者屈服顺从,对弱者虚张声势,也是他们天命观的反映。

十七、回避责任。

另外,日军对中国民众的地方特性总结为“长江流域一般懦弱,移往南方者多血性进步,而北方人则是保守的”。

“广东人排外排日,湖南人质朴勤勉” 除去从大的范围对中国国民性进行调查外,综观当年日军兵要地志,其对中国各省居民的特性大多也有简要评述。比如———

日军参谋本部1938年9月编印的《广东省兵要地志概说》,对广东人的评述几乎没有一句好话:“当地汉族人先天与一般中国人不同,比北方的中国人勇敢,富有团结力,敏慧、狡黠顽固,性极残忍”、“历来两广地方恶汉凶徒四处为盗,要注意后方的警备”,“排外、排日思想旺盛”。

日军1935年《福建省兵要地志》中“对占领地的统治与观察”说:“福州人优柔,厦门人敢为。因此,在福州地方以威严使其屈服较容易,但在闽南地方,人们不怕威胁,以威严使其屈服必然会招致奋起反抗,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台湾地区日军司令部1944年编印的《台湾兵要地志概说》,对广东人和福建人则是另一种看法。广东人“性勇敢、质实、克勤克俭,富于理智,虽厚交谊,但颓废固执”。日军福建人的看法是,“性温和、长于商才、耐苦,可成为优秀产业人、经济人。虽有轻佻浮薄弊病,但易服亦易叛”。

抗日战争中,有近6年时间,湖南成为中、日军队激烈争夺的战场。

1943年,日军参谋本部编印的《湖南省兵要地志概说》,却对湖南人没有一句坏话:“古来富有尚武风气,好学,士多,世利淡,慷慨进取。本省自古以来有出武将及硕学之士的传统,今日当地居民、军人和海外留学生比其他省多。其商人缺乏机敏,因而主要都市的商业多为外省人经营,以浙江、江西人居多。本省农夫勤于耕作,劳动者、船夫、轿夫等下层坚忍力行……”

日军1929年《浙江省兵要地志》說,人民生活小康。如杭州人淳良敢为,性情沉稳,文静,尊崇华美。宁波人举止敏捷,思虑慎密。

1943年日军《江西省兵要地志概说》中,对江西人的评述为“北部水陆交通方便,受外来思潮影响,稍有些轻佻浮薄的缺点”。

然而,正是以上这些偏执的误判,使得日本侵略者低估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猜你喜欢
编印侵华日军国民性
《晚清至五四的国民性话语》
界首市委老干部局编印十九大精神“口袋书”
浪里追逐,浪里欢笑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
论面向国民性重塑的现代国民教育*
国民性真的不存在吗?
“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侵华日军中苏边境防线及其覆灭
收藏《毛主席语录》见识点滴
侵华日军『516毒瓦斯部队』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