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
摘要:创造性叛逆是译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目的下用别出心裁的方式,表达可以精确译出或因文化差异不可逐字翻译的翻译方式。在几十年忠实翻译引领翻译界潮流的大背景下,创造性叛逆无疑是一味强有力的振奋之词,填补空白之处,开发未涉之领域。本文主要从创造性叛逆应用于不同的文本入手,加之以理论评价,阐述了创造性叛逆在各翻译种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重要价值。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诗歌外宣商标
一、创造性叛逆的定义
创造性叛逆就是翻译主体在某种明确的再创作动机驱使下,通过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作进行能动的阐释和建构而完成的创造性叛逆行为。①所谓的创造性叛逆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总有一些两种语言中没有完全相等的表达方式时或者是直白的翻译一种语言文字到另一种语言文字中时虽可以翻译却不可达意时所应用的一种翻译方法。近些年的创造性叛逆有的被评为乱译之作,有的则画龙点睛升华了原本的韵味。创造性叛逆主要是基于译者在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范围及能力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一加一等于三的效果。在近些年来翻译追求多样化,新颖化的时代,创造性叛逆找到了该有的位置及意义。
二、诗歌中的创译
纽马克认为翻译的描写单位可以构成以下一个层次体系:篇章、段落、句子、小句、词组、词、词素。他认为在翻译实践中,“篇章是最后仲裁,句子是翻译操作的基本单位,而大部分的难题都集中在词汇单位”。笔者认为,译者必须首先理解原诗的表层意蕴,通晓原诗形式的表达特色,然后探索其深层意蕴,在此基础上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原诗的意义、意境、神韵、风格等。②
有人说创造性叛逆是一种乱译,过分的创造会使译文远离原文而失去风采。实则不然。即便是统治了中国翻译界多年的信达雅翻译准则,在应用到诗歌翻译时,其实雅就是一种有限度的创造性叛逆。诗歌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造性。除了中英文的差异外,诗歌的形式,音韵,修辞以及意象都很难在俩中语言之间找到完全相契合的文字。诗歌翻译想要达到像科技翻译一样的对等是不可能的。例如:杜牧《金谷园》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在翻译时为了让西方读者更能理解诗中的内涵及意象,吉而斯将“坠楼人”译为numphs——希腊罗马神话中山泽之仙女,而原诗“坠楼人”指代后晋商人石崇家中的歌妓绿珠,原诗反映的是一种叹息红颜薄命、命运坎坷的情感,译文由于文化层面的同义手段选择不当而使目的语读者无法体会其含义和文化背景。再如:《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此首诗中“味”字最是点睛之话,译者黄龙巧用了汉语中味字的多义含义,使多样化的读者在这里容易产生共鸣,各自品味。黄龙译文中将味翻译为了an insight into his subtle implication 此句中的insight充分指出了漢语中蕴含的滋味。就是味的隐身含义,更能令读者理解,这其中并不都是美好的情感沉淀。
三、外宣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传统的规定性翻译思想中认为翻译是一种次等的、从属性的跨语言活动,而译者则应是隐形的。因此,长期以来,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与作用很少得到应有的认可。但随着翻译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完善,诸多体裁的翻译中都展现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外宣语篇特点与功能决定其译者不可避免地发挥其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叛逆。例如:触摸绿色,用您温柔的眼神。译文: For more people to enjoy the scenery, 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在外宣翻译中,释意是十分重要的翻译手段,外宣体裁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其读者深入的理解其内在含义,直译在此种翻译中就显的颇为古板,且不合时宜。所以在此句的译文中,译者摒弃了原文表面的含义,而挖掘了深层次的外宣意义来进行翻译。原文用拟人,借贷等修辞方式表达了爱护花草的重要意义,而译文中则直接用给读者以警示作用的语言达到相同的宣传作用。且因中外修辞手法的不可译性,此处创译的十分恰当。
四、外来商标中的创译
商标的翻译貌似简单,却没有固定的翻译模式。商标自身具有的特征和重要性要求译者在采取音译、意译、音意结合等传统的翻译策略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这样才能译出好的商标译语。所以创造性叛逆在外来商标中的应用是最广泛也是最实现其价值的。例如“Coca-Cola”。译文1: 蝌蝌啃蜡、可坷可垃、口渴口蜡。译文2:可口可乐。最初的翻译过于直白,产品形象在翻译过程中不仅没有美化反而受到影响,在国内难以打开市场,而现译名“可口可乐”颇具创造性,使人感觉这种饮料“既爽口又爽心”,大大促进了该产品的销售。又如: Johnson & Johnson译文1:约翰&约翰。译文2:强生。此商标是一款婴幼儿用品,在最初的音译过程中直接译为人名,同样没有体现出商品的特点,为商品的销售创造了困难,而创造性地译为“强生”,使人觉得用完之后身体强壮有活力。扩大了接受群体,使人容易理解并遐想联翩。例3:Land Rover译文:陆虎。原文中的“land”意为“陆地”,“Rover”则是北欧的一个勇敢善战的海盗民族,但是汉译时译者创造性地译为“陆虎”,不失为好的译作。在中国文化中,“虎”勇猛无敌,是兽中之王,而人们对“海盗”则没有直观的印象。“陆虎”成功再现了原商标的意境,突显了原语商标中暗含的寓意。
五、总结
创造性叛逆近些年来在翻译中,尤其是英译汉中的地位逐年上升。创译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翻译方法中根据不同种类文本进行翻译时必不可少的一种处理方法。尤其是在文学翻译和商标翻译中。在文学翻译中,创译可以达到用目标语准确,深入的表达原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虽有时可能不大计较形式以及修辞,但创译是译者发挥自己主体性,目标语的优越性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创造。而在商标翻译中,忠实的翻译往往实现推广商品的价值不大,创造性叛逆在不完全脱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目标语的创造,使商品名字听起来顺耳的同时达到宣传好记的效果。
除了以上列举的创造性叛逆的实例之外,在真正的翻译活动中,需要创造的地方还有很多。也不仅仅局限于这三个文本样式。创造性叛逆发展到今天,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就是没办法形成自己独有的套路。极好的创造性叛逆大都可以得到广泛的认可。而有一些过于超前或新颖的创译就会颇受争议,译者从自身出发,觉得译文很好,但多人的多角度理解,就会给创译带来翻译理论上的不完整性。有待改进。
注释:
①孙建昌. 张梅. 论创造性叛逆是增值翻译.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
②张滟. “同义手段说”在汉诗英译中的应用——论词汇的创造性叛逆. 福建外语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142.
[3]彭祺.潘建虎.刘璇. 外来商标的创造性叛逆. 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
[4]周领顺. 试论企业外宣文字中壮辞的英译原则. 上海科技翻译, 2003年,第三期.
[5]After Babei: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Steiner, Georg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69.
[6]Hatim B.&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40.
[7]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 Ltd,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