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英
摘要:地理教学的语言运用要讲究科学化和艺术化。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十分有效的手段,教师应深入研究,巧妙运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语言艺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3-0057-03
语言是人们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语言与教学就像音乐中的音响与旋律,绘画中的线条、明暗与颜色;舞蹈中的动作与姿态,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俗话说,“好马长在腿上,好人长在嘴上”。一个教师除具备渊博专业知识和高尚道德情操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语言功夫。有的教师理论水平不低,知识视野不窄,但语言的艺术功力不足,感染力不大,听之平淡无趣,味如嚼蜡,效果较差。而有的教师用生动、形象、精炼、准确的语言进行教学,听起来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随时跟着教学语言而变化,则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语言要严格、讲究。它们应是加工了的群众语言和艺术化的科学语言,既有科学上的要求,也要有艺术上的要求,二者不可偏废。
一、群众语言科学化
地理是一门科学,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清地理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挖掘其内在思想因素,使学生在牢固地掌握所学地理基础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同时,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因此,教学语言应以群众语言为基础,经过搜集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其与地理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地理教学应善于使用科学化了的群众语言,正确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地理概念、原理的讲解和论证,对于地理事物的叙述和描绘等,语言要鲜明、准确、周严、可靠,切忌语言不当而使知识逊色、语言“弯曲”而使科学失真。
(一)鲜明
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毫不含糊,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讲解地理科学知识,决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向学生宣扬唯心主义和灌输封建迷信思想。例如,说彗星的出现“不吉利”;说“闰八月”年景不好,农业欠收。“马年”烈马乱蹄,是不吉祥的年头;又说“马年”不打春是“寡妇年”等。地理教师对这些唯心的和迷信的说法决不能听之任之,而应该站在科学的立场上,用科学的语言和唯物的观点,旗帜鲜明地结合天文、历法等内容,给学生讲解彗星、农历闰年和闰月的科学知识。科学道理。批判唯心,破除迷信,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准确
教师传授地理科学知识做到准确无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说得准确,有的放矢,说到点子上。例如,把“流域”说成“区域”,“时刻”说成“时间”,“天气”说成“气候”,“寒潮”说成“寒流”,“降水”说成“降雨”或“降雪”等都不够准确。
(三)周严
在地理教学中,不管讲述什么地理内容,话要说得准确、全面。不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的字或词。例如,在讲本初子午线时,只说国际会议决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作为计算经度的起点(标为零度)叫本初子午线。而把天文台后面的“原址”二字丢掉,语言就不够周严。
(四)可靠
说话要有理论根据,不可随意夸张、臆造。例如,讲火星时说:火星上有许多地方与地球相似。特别是有类似于人的高等动物——“火星人”,比地球上的人长得丑陋……等。再比如,讲吐鲁番盆地时说:吐鲁番盆地非常热,那里的居民做饭不用炉火,把饼贴在墙上就熟了。上述的例子都不够可靠,它任意夸张、臆造,不仅缺乏理论根据,而且失去了事物的真实性。
二、科学语言艺术化
地理教学需要用艺术化的科学语言来传授地理科学知识。实践证明,一个语言艺术较高的地理教师,能把课上活。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听课和较快、较好地掌握地理科学知识,而且还能给学生一种语言上的艺术享受。因此,经常研究和探讨科学语言的艺术化,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语言的艺术要求,主要包括通俗、生动、精炼、趣味等几个方面。
(一)通俗
就是话要说得明白,讲课要使人听懂,这是对教师起码的要求,也是取得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要做到这一点,就语言来讲,只有通俗才能易懂。就内容来讲,只有深入浅出才能化难为易。二者相辅相成。例如,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时教师向学生讲,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心从西向东旋转叫自转(同时用地球仪演示)。这个问题要讲清两点,一是自转,二是方向。但是,这种运动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是感觉不到的。当然,要消除学生的疑虑,证明这一自然现象,方法是很多的,诸如落体偏东、太阳的东升西落、大熊星座的视运动等,都可以使用。但比较通俗易懂的例子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因为落体偏东,语言既不通俗,内容也很抽象。大熊星座的视运动,多数学生不一定注意到这种自然现象。
(二)生动
说话要传神,要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实践证明,两个地理教师在同样条件下,讲述同样的教材内容,一个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一个死板机械、抽象空洞,效果不同。例如,讲台湾的地理位置,用生动和死板的两种语言讲述做一比较。第一种讲法:台湾位于我国的东南海面上。东临大洋,西望大陆,介于东海、南海之间,与大陆只一水之隔(福建与台湾的最短距离为130km)。它像一个威武的哨兵,又像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站立在祖国的东南海面上,守卫着祖国的大陆,巡视着太平洋的风云。它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舟山群岛和海南岛等像锁链一样怀抱着祖国的大陆,构成海上长城。台湾海峡是南北方向上的海上“走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位置十分重要。另一种讲法是: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海面上,介,于东海、南海之间,位置十分重要。两种讲法,效果大不相同。
(三)精炼
用简明精粹的语言,把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科学知识说得清楚明白,干净利落。在教学语言中,语言简练可以突出地、鲜明地表达教师的思想、教材内容,便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又节约时间和精力,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例如,讲长江三峡时,可以这样说:长江东流到川、鄂交界处,切巫山而过,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里,两岸悬崖峭壁,江宽不过百米(最窄处)。江中滩多水急。唐朝诗人李白曾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在三峡航行,忽而“山塞疑无路”,忽而“湾回别有天”。
(四)趣味
说话风趣有滋味,要“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还可适当地加些肢体语言。例如,讲
中国的气候,用描述的语言说明南北温差大时说:我国北方冰天雪地,南方绿荫盈野。当黑龙江的边防战士在林海雪原里巡逻的时候,海南岛的战士正在烈日下站岗。其速度要快,要一气呵成。再如,讲锋面概念时,教师一边口述: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界面叫锋面。一边用两个攥成拳头的手(一个代表冷气团,一个代表暖气团)做一个相遇的动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听课的趣味,也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对锋面形成的理解。讲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时,也可用类似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整个身体,从教室讲台西北向东南方向做一个进攻姿势,然后,调转身体,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做一个后退的姿态,表示冷锋。相反,表示暖锋。
总之,语言丰富就可以左右逢源,随时变换,相反,语言贫乏就会“捉襟见肘”,时时感到窘迫。我们常常发现,教师讲课有一种平板单调或词不达意的现象,其中原因之一是词汇贫乏造成的。平时积累语汇不多,临到课堂上找不到适当的语汇,只好用有限的语汇来拼凑,自然造成含糊其词和重复原词的现象,当然教学语言就很难谈得上生动活泼和有感染力了。
有了丰富的语汇,还要运用正确才行。要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结合语法、修辞、逻辑等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溶化成自己的语言。吸收各种语言的长处,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责任编辑 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