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由“礼”的思想、“仁”的思想以及“中庸”的思想三部分组成。其中“礼”是最基本的,对于古代个人的行为准则、国家的治国安邦以及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博远文化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本文就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孔子;思想体系;礼
作者简介:马洁,女,1981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从事图书印制工作,职称:编辑中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1
一、前言
礼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作为一种典章制度与道德规范的角色出现的。作为社会中的典章制度,“礼”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礼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礼”又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二、孔子思想体系中“礼”的起源——周礼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起源于周礼的思想。早在孔子思想形成以前的周朝,就已经产生了以“吉”、“凶”、“军”、“宾”、“嘉”等为主要内容的比较完备的五礼,即周礼。但是孔子对于周礼的主要思想体系并不是采取完全赞同的态度,孔子充分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结合自己的看法,挑取周礼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丢弃其糟粕之处,从而形成了孔子自身思想体系中“礼”的学说。
三、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
孔子对于“礼”的观点,抛却了传统“礼”教的死板之处,认为不仅要注重外表的懂礼节、有礼貌,更要注重实际。“人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对于周边的人与物失去了仁德之心,那么他也便无法正确地对待周边事物以及实行礼乐了,这从侧面也反映出一个观点:“仁”是礼的内容和本质。
孔子对于德治的思想尤其重视,他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所指在形式上体现出来便表现为礼,从而对于治国时充分采纳礼的思想特别推崇。孔子反对采用严酷的刑法去惩罚犯罪的人民,认为应该以“礼”服人,用礼乐来对人们进行教化,从而对人们的言行产生约束作用。在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以及接下来的商朝中,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维持社会秩序,发明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大量刑罚,实施过程十分残酷,惨绝人寰,百姓怨声载道,最终走向灭亡,统治集团被周朝推翻。周朝统治者上位以后,充分吸取商朝灭亡的惨痛教训,主张“明德慎刑”,孔子的思想中也是反对通过采用滥用刑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季康子曾经问政于孔子说道:“如杀无道,一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重礼轻罚”观念。但是一个统治者即君主想要做到以礼治国,孔子认为首先必须“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子路问孔子说:“为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回答说:“必也正名乎!”孔子还对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作了如下评价“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国,正其国以正天下,伐无道,刑有道,一动而天下正,其事正矣!”种种皆可见“正名”的重要性,将“正名”在政治上进行落实也就是必须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首先,在对待君臣的关系上必须采取的态度是要以礼相待“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其次,在对待其他诸如臣子之间、父子之间等关系上则需要遵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箴言。
四、“礼”文化对于当时国家统治的影响
孔子对于礼极度推崇,而对于法则采取极度反对的态度了。这里所指的法,狭义的仅仅单指古代统治集团指定的刑法,孔子认为人们固然会迫于对刑法的畏惧而不敢和统治者相争,不敢犯罪,但是单靠刑法却无法泯灭人们欲与其抗争之心。唯有礼法才可以真正的净化人心,使人心服口服。以礼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最大不同之处不仅仅局限于字面的不同,而在于其在维持社会秩序时所采取的力量。
孔子思想中所推崇的以礼治国的社会,我们可以将其形象的看作一个无法的社会,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无法社会即是一个混乱的社会,而是反映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是通过长时间道德礼法的教化、熏陶而使个人产生了敬畏之心。刑法管理社会采取的是对人外部身体的镇压,而礼法则是真真正正的从人的内心深处给予净化,采用道德的力量、舆论的压力,社会的良好风气来约束个人的行为。如果违反了社会道德,那么这个人便会遭受到全社会的唾弃,其良心也会遭受谴责。当社会不再需要严酷的刑法来维护秩序时,社会便达到了孔子口中儒家所追求的贵贱,长幼,尊卑,亲疏有别,无争的理想社会秩序了。
五、结束语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为了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而产生的,但是其对我国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社会乃至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学习孔子思想十分必要。在学习孔子思想体系时,我们不应该一味的抓住其为封建制度服务的特点进行批判,而应该看到其中的精华部分,在日常的家人关系、朋友关系等多方面将“礼”的优良观点践行到底,不断发扬。
同时,在新时期的大环境下,我们不仅要吸取孔子思想体系中“礼”的精华之处,还要不断延伸,对于“礼”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和谐”的精神努力构建现代社会的新型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以道德的力量不仅做到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以“礼”的独特魅力升华人们的內心世界、自身修养,使得全社会都处于一片和谐、道德的环境下,人们可以在道德的教化之中对自身进行不断的自省与自责,对我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精神不断发掘,使我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努力创设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常佩雨. 上博简孔子言论研究[D]. 郑州大学 2012
[2] 陈卫. 孔子的人格[D]. 吉林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