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尾声“动起来”

2014-04-29 05:18花丽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动起来做广告玩游戏

花丽

摘 要: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活动,课堂教学必须切实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为主,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其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更加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演小品; 做广告; 当导游; 唱歌曲; 画图画; 玩游戏; 搞辩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65-00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如同一本精彩的小说,不仅开头要新颖独特,正文引人入胜,而且收尾也要别具匠心,给人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感。

怎样才能抓住课尾,挖掘教材资源,使每节课都做到有始有终、有质有量,本人带着这一问题,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并初步总结出几种常见的活动化课堂结尾方法。

一、演小品

针对语文教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课末,让学生将教材改编为简短的小剧本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我在课尾留出大约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分组排练小品表演。小品这种形式将课文中遥不可及的人物、故事一下子拉到学生身边来,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学生在亲身表演之后,更进一步地体味了公仪休清正廉明,一心为公的高尚品质。甚至于下课之后,学生们仍兴致勃勃,余意未尽。

二、做广告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仅次于记叙文的常见体裁,体裁的特点决定了这类课文相对于记叙类课文而言更具平实性。学生对这类课文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因此,要保证学习的质量,必须先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如《新型玻璃》这篇说明文,在学习课文之前,我问学生:“同学们平日里广播电视中看到听到了哪些广告?你们都喜欢其中的哪些?”学生们均作出了一副惊讶状,继而反应热烈。我接着说:“看来同学们对广告都颇感兴趣,今天我给你们一个过把瘾的机会,给一家工厂的产品制作一个广告,不知大家有没有兴趣?”在创设了这种情境之后,我揭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新型玻璃》,这样学生便对制作广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望在这方面一显身手。于是在课接近尾声时,我就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广告,这些广告,浓缩了学生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又通过他们的表述得到较好运用。这课末的几则广告都富有创造性,形式丰富多样又密切联系了课文,并且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三、当导游

针对小语教材中大量写景类的美文,教师可以在学生透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当“导游”这一角色,回顾课文。

如《九寨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范文,在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充分感知九寨沟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显著特点后,使学生跳出“读者”这一角色,继而转为“導游”。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自己的理解,用介绍性的语言,带领全班同学再次游览九寨沟。这样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与发挥,提高了学生有效地内化所学的知识(《九寨沟》)应用于实际当导游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唱歌曲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不仅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对人们智力的开发和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借助音乐在陶冶情操、培育人才和提高素质方面的这些作用,在语文课的尾声部门,让学生动口唱一唱,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如学了《大江保卫战》,我就让学生学唱歌颂抗洪英雄,赞扬人民子弟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的歌曲《为了谁》,使学生通过唱歌曲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唱,使学生感受的触角深入课文,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歌声中,学生“知之愈深,情之愈切;情之愈切,知之愈深”。

五、作图画

绘画是展示于空间,诉之于视觉的一种艺术。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语文课的尾声部分,结合课文,让学生用图画形式再现课文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此法对于诸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诗尤为有效。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适合的色彩,清晰的线条,再现古诗意境之美。有道是“含不尽之情于画中”,既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又加深了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玩游戏

实践证明,游戏能有效地使学生的参与意识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难以区分,在默写声母时有时会连同整体认读音节也默写进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位教师设计了一套“打扑克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表演,使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由抽象到具象分清了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语文课堂活动化结尾,能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理想体验,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开场再好,草草收场”,只能留下一些遗憾,画龙点睛才能使课堂迸发活力。由此可见,课尾的处理确实大有文章可做,很值得我们去实践、探索、研究,以求新的发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七、搞辩论

如《落花生》一课尾声,向学生提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成了代表“苹果”和“花生”两方,展开三次辩论。第一次讲自己的好处;第二次说对方的不足;第三次谈当今社会为什么需要“苹果”和“花生”这样的人。此时,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他们各抒己见、自由辩论、见仁见智,个个小脸涨得通红,辩论达到了高潮,呈现了平等互动自由辩论的氛围。最后,同学们统一认识到:人要注重外表,但更要注重对社会的作用。

猜你喜欢
动起来做广告玩游戏
哈哈大笑玩游戏
回到古代玩游戏
腋下广告
冠心病人如何“动起来”
未来城市交通如何“动起来”
拒绝做广告的凡尔纳
玩游戏
明星的可爱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