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县委办主任,李浩第一时间得知了县委书记将升任副市长的消息。他激动,更有些焦躁。他焦躁的是,伯乐走了,自己的县委常委还有戏吗?他本有机会直接跻身县委常委,但当时要考虑的人太多,李浩只能暂时“委屈”一下。在那段“离别期”里,李浩曾抱有希望——书记能否利用离开前的这一段时间,把自己的事情解决了。然而,这名即将出任副市长的县委书记直接摇头拒绝。书记说,这段时间突击提拔干部,影响不好。
两年后,趁着换届,李浩终于成为副处级干部。不过职位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那名高升为副市长的原县委书记,1年后就成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浩称,自己能解决副处,对方还是出了不少力的。
李浩说,县官不如现管。原来的书记步步高升,看似影响力犹在,但在很多事情上,毕竟不如当一把手时来得方便。“县官不如现管”,的确是官场中的普遍心态。正是基于这种心态,在官员离别期,哪怕是升职了,原来下属对其的评价也会更放得开。在一次饭局上,有人提到即将升任县委书记的现任县长,在座的林业局长闭口不言。而提到即将升任某地级市副市长的县委书记,这名局长的话多起来,“真不知他是怎么混到副厅的”。
一名已退休的正处级官员介绍说,遇到官员离任,下属最关心的事,其实就是谁来继任。在探听消息方面,各路人马各有各的神通。打听到确切的继任者后,下面的事,就是如何给新领导留下好印象。
媒体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新闻:某个贪官出狱后,受到昔日部属夹道欢迎……对此,刘文广是不大相信的。刘文广在两个县担任县长,又在县委书记任上干了4年。后来回到市里担任财政局长,直至退休。刘文广的感受是,别说入狱,就是正大光明退休,周围那些小人也会立刻消失。最近,刘从局长岗位上转到二线,还未退休,但那些对他恭敬有加的人又少了许多。
不过,并非所有退居二线的人都如刘文广一般遭遇。曾和刘同个班子的县委副书记,年初刚刚当选县政协主席。“他是土生土长的实力派,门生多。就是现任县委书记见了他,也得礼让三分,别说其他部门领导了”。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