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人员具备识别企业盈余质量的技术吗

2014-04-29 00:44:03叶志锋李婧翟虎林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叶志锋 李婧 翟虎林

摘要:银行信贷人员能否识别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他们的意愿和技术。在获得了有意愿识别私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检验信貸人员的识别技术问题。以2004—2012年中国A股私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对于简单的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指标,银行信贷人员有识别技术;对于复杂的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指标,银行信贷人员缺乏识别技术。建议银行信贷人员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更复杂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识别技术,以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信贷人员;会计信息质量;识别技术;货币政策紧缩时期

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3-0067-07;中图分类号:F230.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银行贷款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一种最重要方式。在能够获得的所有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中,会计信息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信贷人员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信息,有助于降低债务契约的监督成本和执行成本。[1]盈余质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我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象。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信贷决策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信贷决策有用性在所有权制度层面被削弱,主要源于企业与银行均为政府终极所有时银行监督缺位。[2]公有企业的产权性质降低了会计信息对贷款行为的影响,降低了银行信贷人员在信贷决策时识别盈余质量的意愿。[3]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区分银行信贷人员愿不愿意识别和能不能够识别企业盈余质量。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Watts和Zimmerman[4]针对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动机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著名的三大假设: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后人基于此,延续并拓展了盈余管理的研究。袁克利[5]认为盈余质量反映了盈余信息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制定决策时信息需求的能力,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盈余质量的要求不同。

盈余质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Dechow等[6]将这些影响因素归结为六类:(1)公司特征;(2)财务报告实践;(3)治理与控制;(4)外部审计;(5)资本市场动机;(6)其他外部因素。其中,管理层薪酬、资本市场动机等驱动了企业盈余管理;董事会独立性、外部审计等抑制了盈余管理行为。

杨继伟等[7]总结了国外学者关于债权治理对盈余质量影响的两种假说:债务契约假说(即债务契约导致的盈余管理动机降低了企业的盈余质量)和积极监督假说(即债权人有动机且有能力监督债务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有效改善盈余质量),并认为这两个假说并不矛盾。我国学者的研究大多支持债务契约假说[8][9]。孙红、朱凯[10]在研究所有权性质对盈余质量和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线下项目(盈余管理的体现)对银行贷款定价产生负面影响,线下项目越大,贷款利率越高。

一般地,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途径主要包括线下项目和应计项目两种渠道。因此可以将识别企业盈余质量的方法分为简单的线下项目检验法和复杂的构建模型识别法。吴德军、唐国平[11]对线下项目的定义是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主要由已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构成,如营业外收支等。刘文达等[12]将复杂的构建模型识别法主要分为三类:应计利润分离法、特定应计利润法和分步检测法。夏立军[13]将应计利润分离法的计量模型分为五种:Jones模型、修正Jones模型、行业模型、截面Jones模型和截面修正Jones模型。吴德军、唐国平[11] 实证发现,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完全揭示盈余管理;考虑业绩影响的修正Jones模型和考虑业绩影响的Jones模型较好。由于应计利润分离法能够应用于关于盈余管理研究的不同领域[13],目前在我国的实证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7][14][15][16][17]。

(二)研究假设

信贷人员能否识别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他们的意愿和技术,即愿不愿意识别和有没有能力识别。在获得了银行信贷人员有意愿识别私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这个结论后,对于检验会计信息质量的识别技术而言,我们选择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信贷人员受到外生条件变化的“冲击”,而且方向明确,这就相当于控制了识别意愿这一因素,给了我们一个观察信贷人员是否正确运用会计信息(技术问题)的天然机会。那么考察信贷人员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的授信情况,就近似于单独检验识别会计信息质量的技术问题。

货币政策是政府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央行通过设定最终目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等中介目标变量对宏观经济以及微观企业主体行为进行调整,并最终影响社会的总产出。货币政策由宽松变为紧缩使得企业面临的信息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大幅减少,那么银行信贷人员在作出信贷决策时就会更加谨慎地判断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此时不仅会更加关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会尽可能识别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我们认为中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商业化改革,信贷人员已有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质量的识别技术,但政府干预、过度依赖担保抵押等因素限制了信贷人员提高技术的动力。对于非经常性损益这样的简单衡量指标,银行信贷人员应该关注并较容易获取,因为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多与之有关,财政部与证监会数次出台或修订规则进行规范,2003年上市公司年报中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对于操控性应计利润这样的复杂衡量指标,银行信贷人员不一定能够获取,因为其原理较难理解且存在争议、需要借助回归技术进行大样本计算等。通过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银行信贷人员有识别简单会计信息质量的技术,具体表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非经常性损益这样的会计利润无益于私营企业获得银行借款。

H2:银行信贷人员缺乏识别复杂会计信息质量的技术,具体表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操控性应计利润仍有利于私营企业获得银行借款。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样本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们选择2004—2012年度中国A股私營上市公司所获得的银行借款数量进行分析。在样本选择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剔除了所有金融类上市公司,因为它们所适用的会计准则有别于其他公司。其次,剔除了ST公司与非标准审计意见公司,因为这些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基本上都低于普通公司,信贷人员不需要使用识别技术就可以判断ST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较差。最后剔除了其他相关数据缺失的样本。最终剩余5168个研究样本。

我们参考饶品贵、姜国华(2013)将2004、2006、2007、2010年作为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共有样本2162个,其余年度作为货币政策稳健时期,共有样本3006个。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区分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与货币政策稳健时期进行。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不同会计信息质量指标对银行借款的影响,以鲜明地体现银行信贷人员识别会计信息质量的技术。

本文的财务数据与审计意见类型来自CSMAR数据库,最终控制人类型来自色诺芬数据库,对于某些公司缺失非经常性损益的个别年度我们通过查找年报摘要进行了补充,财务指标数据是依据财务数据计算得到的。

本文使用以下模型来检验提出的假设: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我们用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CASH)来作为衡量企业获得的银行借款数量。

2.解释变量

对于简单识别技术,X是私营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EPL);对于复杂识别技术,X等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操控性应计利润(DAX)。我们参考魏涛等(2007)文献,使用修正Jones模型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操控性应计利润的步骤如下:

ETA是公司i的总应计利润,等于公司i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CFO;A为上年末资产总额;△REV为公司i当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PPE为固定资产原值。

3.控制变量

Bharath et al.,孙铮、刘凤委和李增泉,陆正飞、祝继高和孙便霞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规模(SIZE)、有形资产率(TANGIBLE)、财务杠杆(LEV)、流动比率(CURRENT)、增长率(GROWTH)、市场化指数(MKT)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0的银行借款情况,本文选取了滞后一期的以上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同时设置了行业哑变量,以控制行业因素对银行借款的影响。主要变量定义见表1。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多元回归分析

表4是运用OLS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的结果,我们使用了White Heteroskedasticity-Consistent Standard Errors & Covariance进行处理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在货币政策稳健时期,非经常性损益与操控性应计利润均有利于获得银行借款,但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系数远大于非经常性损益,且显著性更高,这表明银行信贷人员在一定程度识别了非经常性损益这个简单的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指标。而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非经常性损益的系数变为负数,在常规水平上不显著,而操控性应计利润仍然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银行信贷人员能够识别出私营企业使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从而更为谨慎地作出信贷决策。

在控制变量中,私营企业的银行借款数量都与资产规模、有形资产率、成长能力显著正相关,说明私营企业的资产规模越大、有形资产越多、成长性越好,越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借款;银行借款数量与流动比率显著负相关,可能是由于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变现能力强,不需要更多的银行借款;与财务杠杆显著正相关,说明负债越多,越需要银行资金的支持。

五、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增强本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

(一)替换因变量

根据当前上市公司银行借款大部分是短期借款的事实,我们认为私营企业操纵利润直接影响的是下一年度的短期借款。因此,我们用短期借款数量(期末短期借款除以期初总资产)来代替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数量进行补充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在货币政策稳健时期,短期借款数量仍然与非经常性损益和操控性应计利润都显著正相关;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短期借款数量与非经常性损益不显著相关,与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正相关。这一结果再次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

(二)改变非经常性损益的计算方法

使用“非经常性损益/期初总资产”来衡量EPL。

从表6可知,在稳健期,EPL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在紧缩期,EPL的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结论比原来的更有说服力,即信贷人员在紧缩期能够识别出私营企业使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从而更为谨慎地作出信贷决策(减少银行借款数量)。

(三)Tobit模型回归

考虑到因变量“借款收到的现金”是一个大于等于零的数,是左侧截尾的,若使用OLS估计可能是有偏的,现使用T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

从表7可知,在稳健期,EPL的系数为正,显著性水平接近10%;在紧缩期,EPL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这一结果验证假说的强度有所减弱,但趋势仍然正确。另外,我们还分年度进行回归分析,结论基本保持不变。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将2004—2012年度分成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和货币政策稳健时期,对中国A股私营上市公司所获得的银行借款数量进行分析,在控制识别意愿的前提下,创新性地检验了银行信贷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识别技术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对于简单的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指标,银行信贷人员有识别技术;对于复杂的会计信息质量衡量指标,银行信贷人员缺乏识别技术。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银行信贷人员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进而影响信贷人员的信贷决策。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信贷资源更加有限,银行信贷人员选择企业的空间更大。为了使得这些稀缺的信贷资源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率并确保信贷资源的安全性,银行信贷人员有动力更加谨慎地使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并识别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由于政府干预、过度依赖担保抵押等因素限制了信贷人员提高技术的动力,银行信贷人员只有能力识别企业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等简单手段调增利润,却没有能力识别企业通过操控性应计利润等复杂手段调增利润。这会导致“差企业”在银根紧缩时期通过增加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获得更多的银行借款。因此我们建议:银行信贷人员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更复杂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识别技术,以降低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孙铮,李增泉,王景斌.所有权性质、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J]. 管理世界,2006(4):177-190.

[2]叶志锋,李婧,会计信息质量的识别意愿研究:基于信贷交易的视角[C]. 2013年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7):131-138.

[3]熊艳,谢艳,张同健.国有商业银行信息能力培育与风险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6):68.

[4]廖秀梅.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基于所有权制度约束的研究[J]. 会计研究,2007(5):31-38.

[5]Watts,R. and J.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A Ten Year Perspective. [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0(65):131-156.

[6]袁克利.盈余质量研究探讨(下)——盈余质量的决定因素与经济后果[J]. 金融经济,2011(12):63-66.

[7]Dechow P, Ge W, Schrand C. Understanding earnings quality: A review of proxies, their determinan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50):344-401.

[8]杨继伟,汪戎,陈红. 债权治理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管理评论,2012(9):75-82.

[9]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 管理世界2008(3):152-158.

[10]叶志锋,胡玉明,纳超洪.基于银行借款融资动机的盈余管理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118-124.

[11]孙红、朱凯. 所有权性质、线下项目与銀行贷款定价[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68-76.

[12]吴德军,唐国平.盈余质量在经验研究中的度量方法[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4):93-98.

[13]刘文达,于长春,张宏伟等.盈余管理计量模型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4):16-25.

[14]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0):35-40.

[15]蒋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基于Jones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 会计之友,2009(8):20-21.

[16]魏明海,岳勇坚,雷倩华等.盈余质量与交易成本[J].会计研究,2013(3):36-42.

[17]李筱婉,孙慧倩,王烨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基于对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9-94,108.

[18]张会丽,陆正飞. 上市公司经营业务分布是否影响盈余质量?——基于上市公司及其整体子公司相对业务规模的考察[J]. 财经研究,2012(8):72-83.

[19]魏涛,陆正飞,单宏伟. 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与作用研究[J]. 管理世界,2007(1):113-121.

责任编辑:萧敏娜表1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40:37
XBRL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08:18
中石油XBRL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6:03:30
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思考
浅析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42:44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3期)2016-10-20 15:33:41
关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43:24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4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