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
【摘 要】
叶圣陶先生提出:“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自己应该尝试下水习作,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笔者也以为:有习作体验的教师才能在作文指导课中进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才能成为一位习作“名将”——指导有方。
【关键词】
下水作文 名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地位的重要与特殊,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是学生一生中的奠基。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师下水作文。所谓“下水”作文,就是教师言传身教,获取一些真知来增强习作指导的具体性和针对性,避免作文课上空洞抽象地说教,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效果更好。
在這次习作教学中,我也借鉴前人的这种做法进行了尝试,觉得这种“下水”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它使得我摒弃了以前习作教学的陋习,进行了全方位的深思熟虑,最后保证了我这次习作研讨的成功。反思这次习作,我觉得自己犹如一位战之“名将”——运筹帷幄,冲锋陷阵,论功行赏。
一、习作前的“运筹帷幄”
趁着中段习作研讨的春风,我镇三年级语文教师也进行了一次习作研讨活动。机缘巧合,习作前正赶上学生春游活动。如此好的战机让我窃喜不已。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春游前我自己先做了精心准备:春游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对最感兴趣的事物准备从哪些方面的观察?我想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东西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一系列的问题确定下来后,春游前一天的语文课上,我进行了“战前“动员。
我明确地告诉孩子们:明天去百鸟乐园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活动,细心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及时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掌握第一手资料。让学生自由组合,确立组长,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是积极与激烈的。有的组准备抓住“百鸟”做文章,想观察鸟的外形、颜色、叫声。有的组对孔雀特别感兴趣,并且讨论了观察点:孔雀为什么开屏?开屏前后的尾巴有什么不同?它身上有多少种颜色?它吃什么……
二、习作中的“身先士卒”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身先士卒”,自己动手先写“下水”文,只有这样才能知作文的深与浅。
春游回来后,我首先根据自己所备的二稿进行下水试文。二稿中,我将目标定位于“能按一定顺序把游园前后的情景表达出来;利用对话等描写手法把游玩中印象最深刻、最新奇、最有趣的一处场景写下来”,同时通过“出发之前话心情、春游之中亲体验、参观之后话感想”等环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作文。可当我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尝试成文时,发现难度很大,好不容易写了两个开头,发现都无法突出我想告诉别人的重点。
这次习作可选的内容很多,学生往往会写得面面俱到,这反而影响习作的质量。为些,我决定抓重点、小切口、有序地展开描写。目标定位在“回忆游园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处场景,利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有序习作”。
三稿初定,我又一次进行了下水作文。这一次,我写得得心应手,一气呵成。
习作一:孔雀开屏(略)
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写的却是真话实话,渗透了新课标的精髓,同时也体会到了孩子们写作时的艰苦。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文章的甘苦。”当我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做着和学生一样的作文时,我才感到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锤炼语言的艰辛。
但是,我又很庆幸,因为在这样的下水习作中,我感到自己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情感的交流,我感到我和学生拉近了距离。因为我的行为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似“星星之火”般可以燎原。本次习作中安排的十分钟课堂动笔时间,学生们给了我巨大的回报:乐意同学的《孔雀开屏》语言生动活泼,非常有趣;小谢的《见钱眼开》情节紧张,引人入胜……
三、习作后的“论功行赏”
面对“百家争鸣”的习作,我决定“论功行赏”。所谓“论功行赏”就是对习作修改,最后发表!这样做一方面是对优生的表彰,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激励。是一种最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方式。
课堂中要积极鼓励那些勇跃举手想把自己的习作与大家分享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发表是对自己习作的一种自信,一种历练。当他们大声地把自己的习作“晒”出来,请大家点评的时候,就是一次自我评价的实现,这就是一种胜利!
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行即时评议,教师趁机根据自己当时“下水”的过程,从语句通顺、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方面切实可行的指导。最后,我还把好的文章先在班级中展示,然后在网络或报刊上进行发表。
语文教师,是引导者,他是带领学生不断前进的“将领”,这个将领不能光靠纸上谈兵,必须得有“实战”的经验,才能做出具体的针对性地指导。而“下水”习作是实战的场地,它可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它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的榜样,进而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习作跃跃欲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