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宝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而在教学的各个科目中,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相当密切。小学语文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特点,其教学应该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成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后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还要将审美教育延伸到语文考试中,改革传统的语文考试标准,将美学教育纳入考试范围。另外还要避免审美教育产生表面化和庸俗化的倾向。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育如何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做出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改革
1.引 言
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将学生的审美观引导到正确、高雅的方向上来。让学生学会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而在小学语文中实践审美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对诗人或是文学家的语言的学习来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灵活地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已有的教材,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进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2.审美教学如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2.1引导学生感悟美
小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情感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都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其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仅仅只是感官的直接感受,要想让其发现文字后面所隐藏的美感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因此,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设置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一篇文章或是诗歌的学习之前都要设置精彩的导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一个好的导语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有时候甚至会决定一篇课文讲课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要学会如何巧妙地设置导语,一般导语要从长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不仅要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力求形式丰富多彩,迎合學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2.1.2通过示范性的朗读来感染学生。诸如演讲和朗诵之类都是通过极富情感的朗读来感染听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富有张力和表现力的朗读也是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想使学生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情感和美感,教师首先要自己体会到,然后通过示范性的朗读表演给学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示范性朗读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铿锵有力的声音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切身地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主题思想,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的示范性朗读下,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阅读,带领他们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当中,感受阅读之美。
2.2引导学生鉴赏美
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中不仅要使学生发现美,还要引导学生鉴赏美,不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包括内在的审美认知以及审美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学会欣赏语文的语言美。审美教育在语文中的教学就在于对富于美感的语言的品味与鉴赏。尤其是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语言鉴赏这一有效工具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言是语文的载体,写作的前提也是要有足够的语言贮备,因此,对文章中语言的品味与鉴赏是语文审美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散文语言的形象与优美,都能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2.2.2学会感悟文章的思想美。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有着深刻的思想和人身感悟,作者传达的这种情感也必定是正面的、积极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在灵魂,发掘出作者的思想美。大多数文章都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某种情感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人物进行分析,结合人物的外在形象以及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使学生感悟到人物形象的心灵美,进而体会到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
2.3引导学生创造美
在对美学进行感悟和鉴赏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创造性的思维,将自己的美学感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审美创造能力。
要想进行创造性思维首先就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想象是建立在审美感悟和审美鉴赏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所学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和再创造。教师可以依照课后习题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留白部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作。平时可以对文章中富有想象力的句子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反复的阅读,先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奇妙,然后在进行审美创造。
【结 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积极地进取。
【参考文献】
【1】徐洋.关于小学语文美育教学建议论述【J】.时代教育,2013(16)
【2】黄纪刚.谈小学语文美育教学【J】.神州(下旬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