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振东
【摘 要】目的:探讨观察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应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指数表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排尿不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NIH-CPSI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经过3-7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不适及排尿症状,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提高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48-02
慢性前列腺炎是临床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机制较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具有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男性的性功能以及生育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慢性前列腺炎根据前列腺液中病原菌的数量可划分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以及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其中以CABP患者较为常见[2]。CABP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群体,目前临床对于CABP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病程绵长难愈。常规的西医药治疗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且容易复发,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满意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CABP的临床效果,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泌尿科在2012年9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参照2007年出版的《现代前列腺病学》中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4],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5]。病例纳入标准:①存在不同程度疼痛及排尿不适症状,NIH-CPSI评分在10分以上。②经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显示卵磷脂小体减少甚至消失,WBC正常或升高。尿常规检查正常,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提示阴性。③近期未服用甾体类抗炎药物、抗生素及α受体阻滞剂。病例排除标准:①由于泌尿系结石、尿道狭窄、淋菌性或非淋菌性以及神经原性膀胱等其他疾病所致尿路功能障碍患者。②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③肝、肾器官以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③内分泌疾病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1-48岁,平均(32.1±7.1)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10.8±5.4)个月。对照组年龄23-49岁,平均(33.3±6.9)岁;病程5个月-2.5年,平均(11.1±5.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對照组。所有患者给予0.2mg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商品名:哈乐,由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81)口服,每天在饭后服用1次,给予200mg诺氟沙星胶囊(由石家庄制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次/d,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所有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自拟的中药汤剂治疗,药方:生白芍15 g,苦参12 g,滑石12 g,浙贝母12 g,川牛膝10 g,生地黄10 g,川芎10 g,乌药10 g,当归9 g,枳壳9 g,桃仁9 g,柴胡9 g,红花9 g,生甘草6 g。将上述药方用清水煎2次至300ml左右,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每周均采用前列腺按摩治疗1次,治疗期间均停用与前列腺炎相关的治疗药物或者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的疗效标准[6],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指数表对比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治愈:NIH-CPSI评分减少幅度在90%以上。显效:NIH-CPSI评分减少幅度介于60%-90%之间。有效:NIH-CPSI评分减少幅度介于30%-60%之间。无效:NIH-CPSI评分减少幅度在30%以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CPSI评分对比。如下表2所示。
2.3两组复发率对比。经过5-7经过3-7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耻骨上部及小腹部不适,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等排尿异常,患者常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会阴部以及阴茎阴囊等处潮湿[7]。该病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病因机制较复杂,现代医学认为[8],该病病因可能与免疫学原因、氧化应激作用、病原体感染、尿液返流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膀胱三角区以及膀胱颈表面的α 受体活性被激活,增强了尿道后部及膀胱的平滑肌收缩,尿道阻力增加,进而导致排尿困难,尿液梗阻反流会诱发前列腺炎症甚至会加重病情发展,刺激周围组织中前列腺素以及缓激肽的释放。而缓激肽是致痛的一种敏感物质,前列腺素也是一种致痛物质,且对缓激肽对机体的致痛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因此患者表现出疼痛及排尿异常等症状。西医治疗主要以抗菌药物为主,但由于前列腺脂质包膜具有屏障作用,很多抗菌药物无法透过包膜直接进入腺体内部发挥杀菌作用,且由于抗菌药物有效浓度较低,杀菌浓度不够,可能会促进耐药菌生长,治疗疗效不佳,且易复发。
中医学者认为该病应属于“白淫”、“精浊”、“淋病”等范畴,主要与情志忧郁、忍精不泄、长期骑车、久坐不动、房事不节、手淫、饮酒、思考过度以及各种不良刺激有关,其中湿热、邪毒是最为主要的诱因,该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是由于湿热、邪毒瘀阻下焦,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久郁结,血脉经络受阻,导致各种病变,因此湿热、邪毒应该为基本诱因,而气血瘀滞、经脉不通则为主要病机。中医疗法注重从整体进行辨证施治,注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相比西医药单一治疗而言,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就尿路不适症状,可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性功能障碍、精神心理障碍等全身症状,从局部和整体同时对症下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中自拟中药汤剂是在“血府逐瘀汤”以及“当归贝母苦参丸”基础上演变而来,方中白芍、浙贝母为君药,白芍可补肝养血,止痛;浙贝母可行气活血,解郁止痛。川牛膝、桃仁、川芎、红花、乌药、柴胡、枳壳等为臣药,其中川牛膝、桃仁、川芎、红花等主治活血化瘀;乌药、柴胡、枳壳可疏肝解郁,行气透邪。滑石、苦参为辅药,滑石具有清热利尿的功能,而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同时生地黄具有滋阴清热的效果,乌药与贝母、苦参配伍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甘草具有清热解毒,协调诸药共奏疏肝解郁、清热理气、活血化瘀、通脉通淋的效果。现代医药学证明,白芍具有调节免疫、抗炎镇痛之功,贝母可减轻炎症,乌药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镇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川牛膝可促进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本方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治疗的效果。
本组研究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可见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不适及排尿症状,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提高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夏金鑫,韩蕾,周晓辉,等.浙贝母对免疫原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8(5):1023-1025.
[2] 尹华军,何雄飞,刘业彪,等.临床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2,4(32):578—580.
[3] 屠凌嵐,郑高利.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浙江实用医学,2012,15(1):76—78.
[4] 宋旭,漆贯华,汤鹏,等.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综合性治疗[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0(6):429—430.
[5] 姜辉,洪锴,白 泉,等.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再评价[J].中国性科学,2011,17(3):13—15.
[6] 夏泉,张平,李绍平,等.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1,15(3):164-166.
[7] 田利鲜.柴胡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11,30(1):59-60.
[8] 邓小虎,黄辉建,艾克拜尔.川参通注射液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