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盐战”内幕

2014-04-29 00:44王卫斌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4年33期
关键词:白区土法苏维埃政府

王卫斌

全民自救,土法熬盐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成星火燎原之势。国民党不断向根据地采取军事行动,但屡战屡败,捞不到一点便宜。蒋介石见硬的不行,就开始强化经济封锁手段,企图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1931年5月30日,国民党中央政府颁布新《盐法》,对食盐的产销、储存严加管制,明令禁运、私卖。这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变本加厉,企图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进入苏区。

这一招毒辣无比。中央苏区境内不产盐,而435万军民每月耗盐量至少也要15万斤,一时之间造成食盐供应空前紧张,盐价随之暴涨。很多群众因长期缺盐,头发变白,身体浮肿,患上了各种疑难杂症,甚至失去了生命。红军指战员也因盐分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体质明显下降,严重削弱了部队战斗力。

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苏维埃政府开展全民自救生产运动,大力推广土法熬盐技术。广大苏区军民群策群力,取硝土、卤水作原料,熬制提炼食用硝盐。苏区各地纷纷支锅开炉,大办熬盐厂,其中江西省宁都县七里村创办的熬盐厂规模最大,闽浙赣等省创办的熬盐厂数量最多,达到1335个,年产硝盐上千万斤。这种土法熬制的硝盐味苦性毒,有别于一般的食用盐,但有盐总比没盐好。

这场全民熬盐运动,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中央苏区的食盐供应压力,还为同样陷入困境的军工生产提供了火药原料,一举两得。

远交近攻,虎口夺盐

苏维埃政府在狠抓硝盐生產的同时,还有组织、有计划、多渠道地从白区购进食盐,保障苏区军民生活需求。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设立专门机构,面向白区开放市场,互通有无。他们还开辟了两条外线食盐贸易线,拥有一支二三百人的专职采办员队伍,日购食盐超千斤,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

1933年2月,苏维埃中央国民经济部和对外贸易总局成立,随后又成立了河流修道委员会和转运局,打造了300多艘货船,从水、陆两路开展对外贸易活动。10月16日,国家外贸总局利用广东军阀陈济棠跟蒋介石的矛盾,与陈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用苏区的钨砂换取广东军阀的食盐等紧缺物资。赣县江口外贸分局独当一面,为中央苏区解决了70%的食盐用量,被誉为“苏区第一海关”。

苏区设立中央消费合作总社,各类消费合作社总数达到1140个,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贩运食盐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仅9月份,瑞金县各级消费合作社就筹集到了1.2万斤食盐。苏维埃政府实行保护和鼓励私营商业发展的政策,深得民心,苏区群众和白区开明商人千方百计藏匿食盐,冒着生命危险穿越纵深260里的封锁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区。其办法之多、行动之隐秘,令国民党防不胜防,不得不承认:“天下事,往往不能尽利无弊。封锁之布置愈严,偷运之诡谋亦愈巧。”

1933年7月,红三军团与红七军团第19师组成东方军,外线出击入闽作战,几天时间夺得食盐24万斤。同年8月,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也发动了一场“夺盐”战役,剑直指四川仪陇、南部等产盐区,夺取盐井近万口,缴获食盐十余万斤,并恢复了被南部县反动盐主破坏的食盐生产,盐井由原来的2240口发展到8000多口,食盐月产量提高到70多万斤。

毛泽东每天只食3钱盐

苏区军民有盐同咸,干群无盐同淡,在食盐供给面前人人平等。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的食盐标准一降再降,谁也不准多吃多占搞特殊。1932年5月9日,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因贪污食盐100多斤,生活腐化,谋财害命,数罪并罚被枪决,由此在苏区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贪污反浪费斗争。

毛泽东以身作则,坚持执行最低生活标准,每天只食3钱盐。有一次,罗荣桓从前线带回两担优质海盐,分配给每位中央领导3小包,毛泽东三送三拒,在他的带动下,两担海盐全部送去了中央红色医院。

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经过西征、东征,解放了宁夏盐池、陕西定边等产盐区,并于1937年9月6日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饱尝缺盐之苦的红军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食盐供应基地,并反过来对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盐业封锁……

(摘自《文萃报》)

猜你喜欢
白区土法苏维埃政府
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书法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百年锦绶堂传递红色初心
蓬勃开展的白区群众斗争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土法治病的回忆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陈云与中央白区工作部①
“土法”战疾病
隐姓埋名六十载——会昌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钟亚庆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