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重建修复治疗中技工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29 05:38杨运鹏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牙合橡皮筋上颌

杨运鹏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31-01

咬合重建修复治疗,是单颌或双颌伴有少数牙缺失时冠桥的修复,以恢复咬合关系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手段。来改善美观,稳定牙列,以恢复咀嚼功能以主要目的,因此恢复垂直距离、颌位关系和咬合关系是治疗的中心工作。它包括纠正颌位、恢复面部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理性的牙合关系,消除因牙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牙合三者相互协调,恢复其正常的功能。

我们必须了解模型并不等同于口腔,牙科技工只在模型上加工修复体,也就是说技工只对模型负责,并不对患者的口腔负责。下面我们就技工这个方面谈一谈体会:

1 咬合重建的原则是:缓解不适当的牙合力,通过咬合重建合理分布牙合力,避免牙合干扰,使单位牙合力处于牙周、颞下颌关节、肌肉的耐受阈值内,避免咬合创伤;形态与功能相协调 咬合重建后新建的牙合面的形态即牙尖的高度、斜度、沟嵴方向应与下颌的生理运动相适应,形成良好的横牙合曲线和纵牙合曲线;上下颌咬合关系应形成尖窝相对的接触关系,建立稳定的咬合接触,正中牙合与正中关系牙合相协调,闭合时牙合力的传导趋向牙体长轴方向。

2 咬合重建修复治疗主要是:恢复正常的垂直距离。确定增高值,病理性-有颞颌关系病症状可增高2-6mm,非病理性-无颞颌关系病症状可增高2-3mm,增高值越过3mm的患者需要平分上下颌的值,先修复单颌时对颌仍用牙合垫或临时活动义齿过渡,经数周后再修复上颌或下颌;恢复正常的牙合关系。比较严重牙合关系紊乱的患者尽可能采用调节式合架,上颌先修复时应确定矢状曲线和横肉牙合曲线,下颌先修复旱应确定斯比氏曲线,再调整牙尖斜度和覆牙合覆盖关系;修复设计的要点,形成良好的冠缘 戏耍缘形态,确定有良好的共同就位道,尽量扩大外展隙和锥间隙。总之要考虑到有足够的技工操作空间。冠桥设计尽量分段或采用活动连接方式。

3 咬合重建修复治疗中技工方面出现差错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1上牙合架前检查模型及颌位

3.1.1牙尖交错位明确时:上牙合架前需去除工作模型及对颌模型上的气泡,使上下颌紧密地嵌合。

3.1.2牙尖交错位不明确时:除末端咬合游离的症例外,原则上不使用蜡牙合记录上牙合架。此时,应按蜡牙合记录在上下颌模型上描绘出对位线后,取出蜡牙合记录,按对位线上牙合架;对于牙合面磨耗显著,难以确定上下颌位置关系的症例,应由牙科医师划对位线。

3.1.3上牙合架:牙合架的选择必须使用带有切导针和切导盘的平均值牙合架。使用半调节或全调节式牙合架的意义不大,也不现实。

3.2上牙合架的步骤及注意点:

3.2.1使用牙合平面板上牙合架时:拧紧牙合架上的各个关节,并使切导针回零位→把上颌模型放置在牙合平面板的正確的位置上→在相当于两侧上颌7的位置垫粘蜡,防止模型翘动→调和并构筑石膏(为减小石膏的凝固膨胀、防止模型移位,石膏应调和得稀一些)→用橡皮筋固定上下颌体,并使切导针与切导盘紧密接触→石膏固化后,按对位线使下颌模型与上颌模型正确对合,并用火柴棒、废车针等固定上下颌模型(需固定3处或4处),确保上牙合架时上下颌模型的位置关系不改变→倒置牙合架,按同样方法调和并构筑石膏→再次用橡皮筋固定上下颌体,并使切导针与切导盘紧密接触→去除过剩的石膏→等待石膏的完全固化。

3.2.2不用牙合平面上牙合架时:拧紧牙合架上的各个关节,并使切导针回零位→按对位线使下颌模型与上颌模型正确对合,并用火柴棒、废车针等固定上下颌模型(需固定3处或4处),确保上牙合架时上下颌模型的位置关系不改变→调和并构筑石膏(为减小石膏的凝固膨胀、防止模型移位,石膏应调和得稀一些),先上下颌模型→用橡皮筋连接切导针的中孔及牙合架支柱上相当于两侧牙合平面的延伸标记,形成假想的牙合平面。调整下颌模型的高度,使上颌模型的牙合平面与该橡皮筋一致→待石膏初凝固→按同样方法调和并构筑石膏,以固定上颌模型→再次用橡皮筋固定上下颌体,并使切导针与切导盘紧密接触→去除过剩的石膏→等待石膏的完全固化

3.2.3石膏完全固化后,撤除橡皮筋,检查切导针是否与切导盘紧密接触,否则需重新上牙合架。

我的看法是尽量在上完牙合架后请他们检查牙合架上的咬合状况,交货时把义齿置于牙合架上,请他检查义齿在牙合架上的咬合状况,这样通过双方的沟通,能避免很多的误解。

猜你喜欢
牙合橡皮筋上颌
关于牙合与咬合名词定义的商榷
暂时性(牙合)垫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与意义
生活中的小魔术
橡皮筋
橡皮筋小妙用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效果探讨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