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性灵集》中的天皇形象

2014-04-29 04:18陈修齐
青年文学家 2014年35期
关键词:空海儒家思想

摘 要:《性靈集》为弘法大师空海的私家集,收录空海的汉诗文113篇。其中以天皇为直接对象的诗文有34篇,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赞美君德、感激君恩的诗句。分析这些诗文,可对平安初期文学作品中的天皇形象有一定了解。

关键词:空海;性灵集;天皇形象;儒家思想

作者简介:陈修齐,天津外国语大学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5-0-01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真言宗的鼻祖,也是平安初期最具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的汉文学造诣极高,日本著名的汉文学研究者冈田正之称他为日本汉文学界的一大恩人。小西甚一则称他的汉诗为日本九世纪第一流的作品。空海一生的诗文被收录在私家集《性灵集》中。平安初期的弘仁·天长期是日本第一个汉文学繁荣期。在天皇的主持下,朝廷相继编纂了《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三部敕撰汉诗集。逐渐形成了嵯峨天皇领导下的以公卿贵族为主的宫廷诗坛。空海也是这个宫廷诗坛的一员,与天皇多有唱和,《性灵集》中以天皇为直接对象的诗文有34篇,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赞美君德、感激君恩的诗句。

《性灵集》中常常以尧舜等儒家典籍中的圣王比喻天皇。弘仁年间秋,空海随驾游览宫中御苑神泉苑,写下应制诗《秋日观神泉苑》。诗中赞美神泉苑的景色犹如“神构”,非“人力”可及。且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豢养在园中的鸟兽感念帝德的状态,“鹤响闻天驯御苑,鹄翅且戢几将飞。游鱼戏藻数吞钩,鹿鸣深草露沾衣。”尾联的“衔草啄梁何不在,跄跄率舞在玄机。”借用了《尚书·尧典》中“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典故。舜命令乐官夔用音乐教化人民,于是夔便击打石鼓,结果不通人情的野兽也伴着鼓声翩翩起舞,后世借此赞美帝王修德,时代清平。空海用此典故与前文描写的鹤、鹄、游鱼、鹿等相互呼应,表明在嵯峨天皇的统治下,国家如尧舜时期一般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弘仁十四年四月,空海为即将即位的淳和天皇献上《奉贺天长皇帝即位表》,以贺新帝即位之喜。表中用尧让位于舜的典故比喻嵯峨天皇让位于淳和天皇的行为。“简钟尧心,位握舜宝,天兄天弟,前皇后皇,仁高往帝,义凌后辟。”赞美先帝嵯峨天皇有尧的谦让之心,新帝淳和天皇有舜的才干。因两帝为同父异母的兄弟,故称他们为“天兄天弟”,赞美兄长让位于弟弟的行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仁义”之举。日本至平安初期,正当壮年的兄长让位于弟弟从而退居太上天皇的事并不鲜见,但也因此导致了不少政治危机。嵯峨天皇的兄长平成太上天皇就曾妄图通过武力政变,夺回嵯峨天皇手上的皇权。这场名为“药子之变”的武装政变最终以嵯峨天皇的胜利告终,但嵯峨天皇却因此开始反思太上天皇制度的漏洞,认为它实际上分散了天皇的皇权,导致政治的不稳定。让位于淳和天皇之后,嵯峨天皇便移居相当于离宫的冷泉院,放弃了大部分政治上的权力,并在正式的场合对天皇尽臣下的礼数。这样的举动实质上是用儒家的“礼”来确保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空海评价天皇的让位为“仁”、“义”,就是肯定了天皇用“礼”来维护政权稳定的行为。

除此之外,天皇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还实行了种种善政。天长四年夏,空海应淳和天皇之邀参加宫中举办的祈雨法会,并写下《天长皇帝于大极殿屈百僧雩愿文》。在崇拜自然力量的农耕社会,祈雨作为农业灌溉的辅助行为很受朝廷重视,空海愿文中谈及祈雨的重要性也说“国以民为基,人以食为命。人命所系惟食惟衣,衣食所在允农允桑。”,其中可看出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愿文中,空海评价天皇的祈雨行为为“克己为人,民罪推予。”“万民有罪,唯在一人,一人之仁,盍被万民”。后一句借用了儒典中另一位仁君商汤的典故。商汤推翻夏桀的暴政建立了商朝。然适逢天下大旱,五年来农作物颗粒无收。商汤体恤百姓疾苦,便到桑林祈求上苍,说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表明了代民受过的心意。儒家有“天人感应”一说,认为人类行为的善恶会导致自然界的异变(祥瑞或災劫),空海愿文中也受到“天人感应”说的影响,认为大旱的原因是所谓的“民罪”,而天皇的祈雨行为就如商汤一般,是代民受过的行为,是“仁”的表现。

尧舜等仁君本是中国原始神话中出现的帝王。春秋战国时代时被儒家所推崇,继而成为仁德君主的典范。孔子曾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意思是圣王之道即是以尧舜为楷模。三世纪末期,儒家思想自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政治思想影响甚大。“有德者为王”“以民为本”等儒家思想作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权稳定的武器,被运用到实际的政治政策中。圣德太子的《宪法十七条》就是以儒家思想为纲领制成的。七世纪以来,随着律令制政治的不断深化,儒家思想不单对具体的政治政策产生影响,也改变了天皇制的意识形态。基于传统神祗信仰,被认为是天照大神直系子孙的天皇,逐渐与中国的皇帝形象接近。因此文学作品中也就出现了许多基于儒家伦理道德打造而成的仁君形象。

参考文献:

[1]静慈圆(著)刘建英·韩升(译)(2010)《日本密教与中国文化》文汇出版社

[2]王家骅(1988)《日中儒学の比較》六兴出版

[3]大津透·大隅清阳等(2001)《古代天皇制を考える》讲谈社

[4]小西甚一(1996)《日本文艺史Ⅱ》讲谈社

[5]岡田正之(1954)《日本汉文学史》吉川弘文馆

[6]渡边照宏·宮坂宥胜(1977)《三教指归 性灵集》岩波书店

猜你喜欢
空海儒家思想
跋涉
跨空海界面磁感应通信特性分析及应用
电影《妖猫传》与《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中空海入唐后的比较
论儒家思想的宗教特质
日本有个“唐玄奘”
日本有个 “唐玄奘”
空海协同的立体防线
儒家思想与书法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老学因素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