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敲雨
在国内,很多人都『迷恋』输液,但常听人说,在国外,医生只给那些病入膏肓、快死了的病人输液。这到底是真是假?
●为何需要输液? 输液是将药物溶于适当的液体(如生理盐水)中,通过静脉滴注的治疗手段。药物在口服时通常需要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需要的部位发挥药效,而输液可以直接将药物送进血液,免去了吸收的步骤,因此可以更快地发挥作用。而且,输液不需要患者的主动配合,即使患者意识不清、无法顺利咽下药物,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除此之外,一些口服难以吸收的药物通过输液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从这些方面来看,输液确实具有一些难以被其他给药方式替代的优点。
●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需要输液吗? 由于输液起效较快、不需要患者配合的特点,这种方式确实经常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不过,并不是只有这种情况才需要输液。比如说,在很多并不紧急的手术和操作中,医生也会给患者挂上一瓶(一袋),虽然很可能只是普通的生理盐水,看上去没什么治疗效果,但它对保障患者的安全却非常重要。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把药物加入输液中就可以使药物快速起效。在药物难以通过口服吸收的时候,也往往需要输液。虽然有肌肉注射等方式可选,但也有缺点(例如肌肉注射可能会损伤婴幼儿的臀部肌肉),而且有时需要注射的液体量较大,输液就变成了最适宜的选择。无论是药物本身口服时难以吸收,还是患者存在吸收障碍,输液都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国外很少输液吗? 由于难以获得大范围且具有可比性的输液率数据,很难判断国内与国外医疗机构的输液使用情况究竟有多大差别。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外输液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无论哪个国家,输液都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抗生素治疗为例,在英国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0%是通过输液方式给药的。虽然医生会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尽量换用口服药,但输液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治疗之初的首选。虽然国外不常见到像国内医院里患者挤满输液大厅的景象,但在门诊输液的服务也普遍存在。很多医院都设有门诊输液中心,这样的输液中心可以在减少患者的不便和花费的同时,方便医务人员对输液过程进行监护。
●输液风险有几何? 虽然长期输液并保持健康并非不可能,但输液确实会带来比口服药物更大的健康风险。由于涉及直接入血的侵入性操作,输液与口服药物相比更难有挽回的余地,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危险。与口服药相比,输液的准备过程更加复杂,不仅要从药房发出正确的药品,通常还要进行药液的配制,输液时护士也会有更多的操作步骤。即使不出任何差错,输液本身也可能带来一些特有的并发症,例如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等。拥挤的输液环境也可能增加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不便,我们应该只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进行输液。
●关于安全输液的建议 1.听从医生的建议。2.与医生讨论输液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有无可替代的口服药物。3.不主动要求输液,也不要一味拒绝。4.只在正规医疗机构或有医护人员监护的条件下输液,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5.“挂着吊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这种事听上去很感人,但并不安全。6.不要自己随意调整输液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