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的效果观察

2014-04-29 01:31李大伟邱海波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矫形效果

李大伟 邱海波

【摘 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踝关节创伤者为研究对象,行骨外固定支架术。结果:35踝关节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10—24周,平均为14.9 周,X线片检查显示关节均达到骨性的融合。手术前AOFAS 足功能评分为41.7±9.2,手术后为71.9±7.3,(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手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以及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矫形力强,安全可靠。

【关键词】骨外固定支架技术;踝关节融合;矫形;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06-01

踝关节融合术属于一种疗效确切、技术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长期以来一直作为踝关节行走时出现疼痛、运动功能障碍或者严重畸形的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现阶段临床上使用的踝关节融合术式有很多。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了35例踝关节创伤者,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治疗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踝关节创伤者为研究对象,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8——64岁,平均37.9±5.4岁。其中创伤性的关节炎的例数是18例,骨关节炎例数是5 例,地方性的大骨节例数是5例,结核性的踝关节炎例数是3 例,骨髓炎例数是2 例,行踝关节置换术失败的患者为2 例。所有患者均在研究报告同意书上签字,同意本次研究。

1.2方法 取仰卧位,将垫枕放置到患侧臀部,取踝关节的外侧反向切口,在患者踝关节上

部的6厘米处,沿腓胫骨的下段其下缘方向的弧形切开,注意绕过患者外踝。然后牵开腓骨的肌腱,去骨膜下方对腓骨进行剥离,在患者踝关节上部的6 厘米处把其腓骨锯断同时注意对其进行下翻处理。完成后,术者需对胫骨的外侧面和骨膜的下部两个部位实施剥离处理,然后把患者的关节囊切开,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内翻足部扩大到关节的间隙,接着对病灶行清除处理,切除患者关节的软骨面部分。同时对关节面进行修正,且应做好内外部的畸形纠

正处理。修正完毕后,把患者的腓骨嵌到胫骨的骨槽,同时还应从足底部穿入直径大小为3.5毫米的骨圆针,注意对胫距的融合面做好牢固的固定,通过自体骨或外体骨植入到患者骨面的间歇处。注意做好踝关节面的加压处理,以确保其紧密型,选择运两枚螺钉来对患者胫腓的联合处采取固定处理,通过1 枚螺钉对腓距骨做好固定,确认无误后对切口进行缝合。本次手术中选择的是距骨穿针的外固定支架,取患者距骨体侧的中央,也可以为偏前部,穿入骨圆针,大小为直径3 毫米。融合角度上,男性一般固定于跖屈0到5度,农村女性为0到10度,城市女性一般为10到15度。外旋、外翻0到15度,如果患者出现轻微后移或中立位的效果最好,可以有效避免内翻的畸形。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5踝关节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10—24周,平均为14.9 周,没有1例患者出现疼痛或者肿胀,患者在行走时的姿态和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X线片检查显示关节均达到骨性的融合。手术前AOFAS 足功能评分为41.7±9.2,手术后为71.9±7.3,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现阶段,踝关节的融合术已经成为治疗踝关节炎和畸形的病变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融合后一般均可以获得持久性的稳定效果,且无痛无并发症,不过乳如果患者为感染或者其他的畸形踝关节,那么在融合手术和固定的方法选择上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限制性。對于部分已经出现感染或多次受伤均为取得理想效果、局部条件较差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一般建议使用外部固定技术。

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均表明,采用多种的外部固定技术对于踝关节病症均能够起到较为显著的作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比较稳定,二是能够在局部实现加压,原因在于患者软组织在牵张截骨的矫形加压作用下一般会更适合于这种局部发生病变的患者。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这种手术方式的优势也较为明显,它具有较为优良的强度,在抗折、抗扭转方面也较为突出,同时其轴向的活动还可以进行持续的加压,有利于局部的伤口对其处理,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下地直至关节的融合,在对该部位进行固定的时间内还可以随时的进行矫正成角、移位以及旋转等处理。如果发现局部的解剖异常,就需要及时调整固定支架,从而为外固定针的置入提供便利,与此同时,也应当进行其他地方的踝部畸形纠正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跟腱的挛缩或者软组织的瘢痕,则应当进行同期的实施微创牵张,以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出现。本组研究中,35踝关节均达到骨性的融合,AOFAS 足功能评分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手术的忧郁性。

综上所述,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暴露充分以及固定牢靠等优势,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治疗中能够起到融合率高,矫形力强的理想效果,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恒涛,苏训同,王义隽,等.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9):15-22.

[2] Hintermann B,Barg A,Knupp M,等.踝关节融合术后疼痛转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J].临床骨科杂志,2009(3):18-26.

[3] 高雷,付海鹰.应用异体骨板与钢板联合固定治疗长管状骨萎缩性骨不连[C].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辽宁:2008.

猜你喜欢
矫形效果
矫形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昆明医科大学假肢矫形工程专业通过国际教育标准认证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铝合金船体涨拉火焰矫形工艺应力应变分析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矫形工艺对6N01-T5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不同温度矫形的7N01铝合金接头组织性能分析
3D打印技术在矫形鞋垫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