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受众心理学解析美国洋葱新闻流行的原因

2014-04-29 00:44张强强,孔令国,林森
今传媒 2014年4期
关键词:受众心理假新闻

张强强,孔令国,林森

摘 要:以生产“假新闻”著称的美国洋葱新闻因其幽默、讽刺的风格收获了无数的粉丝,影响力也不断地扩大。本文笔者从受众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发现,洋葱新闻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的内容契合了当今很多受众的求新心理、求近心理、求乐心理、猎奇心理。

关键词:洋葱新闻;假新闻;受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4-0061-02

一、洋蔥新闻简介

洋葱(the onion)是美国一个以提供“假新闻”著称的组织机构。洋葱拥有专业的编辑、记者、主播等工作人员,模仿专业的新闻机构,报道风格讽刺、幽默,报道内容涉及到国内外以及当地,报道领域主要有政治、商业、体育、科学、娱乐等。洋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两个麦迪逊市威斯康辛大学的大三学生Tim Keck 和 Christopher Johnson,创办了《洋葱》。1996年,洋葱创办网站,知名度大增,获得更快发展。进入21世纪,洋葱经历了被收购、进军纽约、创建 “洋葱新闻网”(The Onion News Network)等,风格鲜明,日益发展壮大。

真实性系新闻的生命,洋葱新闻因为缺乏真实性,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洋葱新闻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假新闻。首先它从不掩饰虚构性,而传统假新闻在被戳穿前一直是作为正常新闻存在。其次,洋葱新闻并非胡编乱造,而是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经过加工、改造,添加众多讽刺、幽默元素,最后呈现出完整的“新闻”作品。

二、“假新闻”风靡全球

如此另类的新闻,在美国颇受欢迎。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发展并不乐观,尤其印刷媒体大多出现发行量下降的趋势,而《洋葱》的销量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发行量达69万份,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幽默讽刺杂志,其1999年编写的《我们的愚昧世纪》成为全美畅销书,还通过DVD发行了洋葱电影(The Onion Movie)。类似洋葱新闻网这样的网站,在美国还有NewsBiscuit、NewsMutiny、InDecision等。世界范围内,还有英国的The Daily Mash,针对热点话题进行讽刺性评论;印度的Faking News更是毫不避讳地直接使用“假新闻”命名。此外,美国有一档节目叫Daily Show(每日秀),是正规新闻媒体推出的假新闻栏目,自1996年开播至今,已经播出近2300集,收视率十分可观。中国也存在相似的网站,比如“黑啊新闻中心”、“洋葱视窗”《火星新闻》《洋葱新闻第一季》等都曾有过一段时间流行。

三、受众心理学的视角

受者是新闻传播服务的对象,是新闻传播行为和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原生动力,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决定性主体,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相比对传播主体的研究,有关受者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取得的一些成就主要是受众观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戴维·莫利的电视受众研究、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等。受众心理学是基于新闻传播学与心理学的结合,通过对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状况的研究,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进而满足其需求。新闻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产生的心理反应通常是由于好奇心理、求新心理、求近心理、求乐心理、求同心理、求异心理等,现在笔者尝试从这几方面来分析洋葱新闻广受欢迎的原因:

(一)求新心理

求新心理,即受众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一种心理特征。“新”一方面指内容上的新,即新近发生的事情,具有时效性;另一方面,“新”体现在观察视角、表现手法等,立意新颖,形式独特,新瓶装旧酒。洋葱新闻尽管时效性也不差,甚至与正规新闻媒体不相上下,但是这并不是其吸引受众的原因。在时效性的基础上,采用颇具创意的切入角度和表现手法,迎合受众对新鲜事新手法表现的需求。洋葱新闻并非传统意义的假新闻,它通常是以真实新闻事件为蓝本,经过加工杜撰的假新闻。“洋葱”粉丝论坛的创办人之一的大卫·梅克斯说:“这些恶搞新闻并不是信手拈来,我们需要自己进行分析解读,之后才开始创作。需要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每天又都有不同新意,这才是恶搞新闻最吸引年轻人的地方。[1]”恶搞是一种充满解构韵味的创意。

《国际诈骗犯奥巴马携8500万美元逃离美国》是洋葱新闻推出的一则颇具创意和值得玩味的假新闻,报道称,新当选美国总统兼国际诈骗犯巴拉克·奥巴马携带8500万美元的政治捐款逃离美国,让数百万毫不知情的美国人陷入恐慌。整篇报道内容详实,形式规整,创意大胆、噱头十足。同样是报道美国总统选举,洋葱新闻以其独特的创意大大满足了受众的求新心理。

(二)求近心理

接近性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受众往往更乐于关注自己身边的和倾心的事物,即求近心理。“近”体现在地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地理上的“近”意为空间距离接近,相比外国,受众一般更为关注本国新闻;心理上的“近”指的是一种心理作用,受众通常愿意对自己熟悉的的事物付出更大的注意力。

对于受众来说,同样是有关某个好莱坞明星的假新闻,一个甚为熟悉,一个从未听说,带有“熟人”的假新闻更容易受到关注。洋葱新闻便是利用这样一种“熟人效应”,以“真人”为基础,进行“真事”再创造或完全编造“假事”。所以,此“真人”通常具有较大的名气,或本身是名人,或普通人因不普通的事而出名。

最近,美国洋葱新闻网站推出这样一则新闻: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农村地区的白人喜欢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远超过现任总统奥巴马,原因在于尽管艾哈迈迪内贾德干了很多坏事,但至少不掩藏自己穆斯林的身份,而奥巴马总统却听信同性恋示威者的意见来管理国家。在这则新闻中,两个人物均是美国受众再熟悉不过的人,熟人身上发生奇事,当然更值得关注。长久以来,美国和伊朗互有极大的敌意,其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美国新闻中曝光频率极高,有一年甚至排名第一,而且常常发表不惧美国和仇视美国的言论,所以他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个大熟人。2013年5月,奥巴马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支持同性婚姻的总统,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议。洋葱新闻借助这个新闻背景,拿美国受众十分熟悉的两个人做主角,编出一则及其吸引人的“新闻”。

(三)求乐心理

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构成要素,尤其在西方新闻界,更是备受推崇。趣味性迎合了受众的求乐心理,受众希望从新闻中获得乐趣。然而现实中,很多新闻是难以产生乐趣的,比如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硬新闻。所以,洋葱新闻的做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通过解构、讽刺的手法让原本严肃的新闻变得娱乐、幽默,大大满足了受众的求乐心理。前不久,洋葱新闻将金正恩选为2012年度最性感的男人,报道称他是世上罕有的,能够集可爱与霸气于一身的男人。洋葱网时装与娱乐编辑Marissa Blake-Zweibel 说:“正是这种气质使得他成为女人最爱的男偶像。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知道该如何剪短发却仍旧秀发飞扬,散发出强烈的人格魅力。[2]” “金正恩”与“性感”的结合,使得这则假新闻极具趣味性,容易赢得受众的芳心。

(四)猎奇心理

社会学认为人的需要是其行为产生的客观依据,当正常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求异的心理逐渐萌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需要便提上日程。当正常的新闻满天飞时,受众得到满足,甚至有些审美疲劳,此时另类新闻可谓是一缕春风,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猎奇心理是人人具有的普遍现象,是新闻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通新闻能为受众带来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相比传统新闻,洋葱新闻的内容更加新奇另类,甚至有些不着边际,刺激到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洋葱》在一次报道中描述一位商场枪击事件受害人不愿死在太过女性化的蜡烛商店,在因失血过多昏倒前,凭着顽强的毅力爬进了旁边的冠军体育用品店。在这条新闻中,内容完全是不可思议、荒诞不经,自然容易激起受众无限的猎奇心理。

四、结 语

洋葱新闻是恶搞文化、娱乐精神在新闻领域的体现,美国有尼尔·波兹曼发出“娱乐至死”的警告,中国有陶东风将当下精神文化的关键词归为“无聊、傻乐、山寨”,以洋葱为代表的“假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前这个时代的产物。

参考文献:

[1] “洋葱”新闻:从不说真话的传媒帝国[EB/OL].http://www.ireado. com/archives/905.

[2] Kim Jong-Un Named The Onion's Sexiest Man Alive For 2012. http://www.theonion.com/articles/kim-jongun-named-the-onions-sexiest-man-alive-for,30379.

[3] 劉卫东.当代新闻传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4]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5] 周伟.美国的恶搞新闻文化——以“洋葱”新闻为例[J].今传媒,2012(2).

[6] 项梦婧.从美国最新喜剧片《洋葱新闻》谈结构的转变[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5).

[7] 陶东风.无聊、傻乐、山寨——理解当下精神文化的关键词[J].当代文坛,2009(4).

[8] 王春芳.警惕新闻报道中的犬儒主义[J].当代传播,2007(6).

[9] 何静.谈路明.受众视野期待下的假新闻报道[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10] 周灿华.论拟态环境下虚假新闻的负性功能——从受众心理的角度[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受众心理假新闻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从受众心理略论提高我国科普读物质量的策略
广告中陌生化手法的使用效果
关于影视“翻拍热”的受众心理分析
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中图像的运用
“反转新闻”与假新闻、失实新闻之辨析
论受众心理对微电影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