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

2014-04-29 15:34白冬颖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思潮

白冬颖

【摘 要】本文针对80年代后期民主社会主义传入我国后引起的广泛关注和影响,使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新一代成长的中的青年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产生的迷茫和质疑,论述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渊源,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并与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辨别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潮

随着中国著名学者谢韬所著《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在中国的首开发表,民主社会主义成为一种思潮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讨。

北欧社会主义被民众所了解,相对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北欧社会主义高效的行政权力、发达的社会福利、宽松的社会环境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诱惑性。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泛起,尤其是对中国新一代成长人的影响,最终使我国的学术界和政治界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和回应。对于民主社会主义在学术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体系等几方面;政治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主张,社会实践模式,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几方面。

一、浅谈民主社会主义

考察民主社会主义就必须了解它的思想渊源,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因为这些方面对于认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1、思想渊源。谈及“民主社会主义”时,首先让我们想到的还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社会主义”,那么“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到底什么样的关系呢?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完全统一的看法,但大致可以达成共识的是民主社会主义是一种多元的开放的理论学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地区其认识和体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在这种共识下,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伯恩斯坦主义,伯恩斯坦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衍生出来的修正主义派别,所以认为民主社会主义也是来源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和列宁主义一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双胞子”之一;或是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我国学者中有的认为是起源于麦克唐纳社会主义,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以外的一种思潮。综上可见,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对民主社会主义还要具体到不同的国家情况,不同发展时期来考察。

2、发展历程。民主社会主义和众多其他思想理论一样,经历着自身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中曾使用过“社会主义民主党”一词,此时马克思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是泛指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社会主义者。而此时正是欧洲革命爆发的时期,因此可以认为这时期的民主社会主义是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到了19世界八九十年代,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运动不断,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内部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变化。1998年9月布莱尔在《第三条道路:新世纪的新政治》中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发展思路。即沿着积极的福利模式的思路去思考和重建社会福利制度,用“社会投资国家“的概念取代”福利国家“的概念,以改革现有的社会制度。

3、理论体系。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和1989年《社会党国际原则声明》的颁布和实施,阐述了社会民主党人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实现途径和社会党的性质和主张等方面的内容,标志着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从这些主张和方式可以看出,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其改良观的主要内容就是指民主社会主义者反对使用暴力革命等激进的手段实现社会主义,主张通过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国际民主的方式来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其基本价值观是反对将某种单一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承认和强调思想上的民主多元化。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主张是实行多元化的混合经济制度,放弃对公有制的诉求,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高福利的分配方式。运行方式上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管理上实行工人参与决策和管理。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是民主政治,即和支国家具有中立的和超阶级的属性,以承认国家制度的合法性为前提通过民主的提空实现政治改良主张。在国际问题的对待方面,民主社会主义追求国际范围的民主,以实现世界范围的和平,繁荣和自由作为基本目标。

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

首先,在指导思想方面。民主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概括起来是中立的世界观和多元化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一脉相承,是以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为指导,在这个大的前提下,中国人民统一思想,团结一致根据自己的实际国情和时代需要,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指导着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虽然目前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却具有广阔良好的未來前景。

第二,在政治主张方面。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观是中立的,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否认国家是阶级的统治工具。认为国家政党是民主制前提下,在议会中取得多数的成为执政党,社会党是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多数选民。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代表,是有阶级性的。在执政中奉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也不同于一党专政。在民主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奉行权力扩散原则,即没有严格的机遇,政策和思想可以严重分歧,可以出现政治派系。而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松散的政治派系和极端的民主。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的民主权力和政治统一,这是由我国历史发展的选择,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第三,在经济制度方面。经济所有制上,民主社会主义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国有化,实行国家垄断和私人垄断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仍然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化。经济运行机制上,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家只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表面上二者是基本相似的,但实际本质上是不同的。

由于经济基础的不同,公有制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是在资源配置上的调节运行,私有制为基础的民主社会主义资源分配模式已经形成,国家干预的更多的是在利润分配上的调节。

综上可见,民主社会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至今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研究课题,对于它的认识也是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待,不能轻易否认其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要拨开各种现象看清其本质,不混淆和菲薄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这对于我们坚定不移的走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进行社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把握当今的国际形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J].炎黄春秋,2007(2).

[3]张传.全球视野下的民主社会主义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4]刘书林.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起源的考察与论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4).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美国金融改革思潮发生重大转变的启示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站在时代角度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思考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