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晗
【摘要】新形势下,中学共青团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必然进行创新。在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创新过程中,笔者发现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但为中学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开创了新的平台,也为中学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付诸实践提供了载体,而且中学生志愿者活动对中学生的个人成长、团队精神的培养,自身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共青团中学生志愿者三个坚持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26-02
长期以来,共青团是学校德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团校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行为规范、品行操守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共青团又和学校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灌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长期的实践证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使学生自愿自觉参与进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且零散不具有时效性、定期性。在德育的过程中,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像课堂授课一样,“老师教”“学生学”,这样机械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停留在表层,很难触及学生的灵魂。当前的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目前学生情况进行调整,道德规范的理论灌输无功于学生思想政治水准的提高,只有为学生搭建一个能让他们亲身感触、自我感悟的平台,才会避免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脱节。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中学生中开展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实践性和服务性的要求,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可以最终达到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促进社会和谐与责任而提供的服务,其特点是无偿性、业余性、公益性和组织性。中学生的志愿服务主要以学生自愿为前提,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主要场所在校园内部和社区。主要的志愿活动以社会实践的方式作为体现学生的参与程度比较高,难易适中,学生在志愿服务当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团队意识,主人翁意识。这些特点,恰好弥补了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中学共青团开展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背景
建国后,最早体现志愿精神实质的活动是1963年的“学雷锋”活动。1963年3月5日,在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后,全国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热潮,各中小学校随之热火朝天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雷锋活动”,不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2000年3月5日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首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从此,雷锋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今天的志愿服务事业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志愿者事业在深圳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自1989年以来的20多年里,我国内地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部志愿者法规、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均在深圳诞生,涌现出一批杰出志愿者典型,打造了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品牌,在市民中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支持志愿者”的良好氛围。2011年12月4日,深圳市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系统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城市。为了把建设“志愿者之城”落到实处,共青团深圳市委在全国率先制定并推出“志愿者之城”建设指标体系,以便将志愿者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职责范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共青团横岗高级中学委员会积极响应团市委的号召,践行横岗高级中学“博爱横高、多元发展”的办学理念,成立了“有爱横高”义工队,努力为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二、横岗高级中学开展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结构,推进志愿服务工作
我校于2012年3月5日成立了“有爱横高义工队”,校团委成立了专门的志愿者管理团队,负责策划大型活动、志愿者培训以及志愿者评价激励等管理工作。而且每一个班团支部中都有一名领队和三名副领队专门负责本班的志愿服务,扩大了志愿服务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同时教师团总支部、学生会等各组织也积极参与到志愿者工作中。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我校“有爱横高义工队”已由建立之初的注册学生志愿者300多人发展到1500多人,占所有学生数的95%。
(二)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建立科学培训机制
“有爱横高义工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横岗高级中学“有爱横高义工队”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志愿工作;建立完善科学的培训机制,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引导志愿者掌握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树立良好的新时代志愿者形象。横岗高级中学的志愿者始终本着“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宗旨,秉承着“参与、奉献、互助、进步”的义工精神,在校园内外积极参与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志愿服务工作。
(三)长期坚持志愿服务,努力扩大影响力量
一年多以来,“有爱横高义工队”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争创服务品牌,已经成为龙岗区具有较高声誉的中学生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也成为了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阵地。在实践中,我们努力探索,形成了“三个坚持”的服务模式。
1. 坚持校园与社会两个平台相结合
立足校园、关注社会是有爱横高义工队长期以来坚持的原则。在校内,开展公益宣传、专项服务、服务广大师生,如开设“志愿者服务窗口”,长期坚持提供食堂志愿者服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免费心理辅导等以及学校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在校外,创立志愿服务品牌,如“爱心传递深圳地铁三号线”“社区I城志愿服务”等;横高义工队努力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在社区街道、景区公园、福利院等地都设立了中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爱横高义工队每周周末坚持在深圳地铁三号线上的志愿服务,目前服务十个站点。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让地铁三号线的工作人员、乘客对“有爱横高”这支年轻的义工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坚持普遍参与的志愿服务局面与培养专业性志愿者相结合
校团委一方面通过志愿者带动志愿者的方式,加强宣传,在校内掀起志愿服务的热潮,弘扬志愿服务理念,扩大志愿者组织的辐射面。迄今为止,全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师生成为有爱横高义工队的注册队员。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培养一批有特长的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者话剧表演、学困生帮扶、与智障儿童手拉手服务、心理咨询等专业志愿服务,以创新性和多样化的形式来完善服务。
3. 坚持关注弱势群体与关注社会热点相结合
长期以来,有爱横高义工队在关注孤老病残的同时,紧跟时代趋势和主题,专项和专业志愿服务、公益和社会志愿服务并举,在龙岗区建设“志愿者先锋之校”启动仪式、“悼念420,情系雅安”抗震救灾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志愿者奉献爱心的身影。“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成为横岗高级中学志愿者的行动指针,志愿者们在服务实践中凝聚力量、传递爱心。
三、“三个坚持”模式对于共青团志愿者活动的成效
自共青团横岗中学引入志愿服务以来,成效明显:
1. 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效果良好,学生所获得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再停留于书本和老师的灌输,而是来自于志愿服务当中感悟。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之初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并不深刻,很多时候迫于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但在多次参与之后,学生在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同时,也收获了感动,不自觉的喜欢上了志愿服务,并愿意去帮助更多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
2.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学生相互配合、协同,为了共同的志愿服务目标一起想办法、找问题,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化志愿服务过程中,需要学生志愿者从志愿活动的策划、组织、实行到最后的评估全程参与,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3.在大型志愿者活动中,学生所承担的任务较重且比较繁杂,对学生的心理、体能和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学生在参与过大型活动之后对于提升自信心有极大的帮助,对其个人成长非常有利。
4. 中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效益明显。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方面志愿者活动提升了学生自身的个人素质,另一方面,学生也把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理念传递到社区当中,在学生的鼓励下,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传达着各种“正能量”。
四、中学共青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和改进
以横岗高级中学为例的中学共青团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1. 部分中学生对志愿活动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对志愿活动内涵和精神的理解上,一部分学生简单的认为是“学习雷锋活动”或是“社会上的慈善活动”,甚至还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是“形式主义”的活动。但这并不是学生的问题,更多是我们现在对于志愿者活动的理解和理念出现了偏差,导致在活动组织的时候没有能够做到“文对其题”。虽然志愿者活动当中要强调普遍参与,但在宣传过程中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往往导致那些不想参与志愿活动的学生也参与了进来,当志愿者比例达到96%时,志愿活动就转变为群众运动,而群众运动一直以来都不能摆脱“形式主义”的问题,这也背离了志愿者活动强调学生自愿这个初衷。
为了避免此种情况,未来的志愿服务应走一条“精兵简政”的路线,避免大帮哄式的群众运动,着力打造一只专业性强,服务能力好,业务素质高的志愿服务队伍。这就要求团委在志愿活动的管理和策划上必须做好功课,避免那些浪费志愿者人力资源且流于表面的志愿服务项目。
2. 部分中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不纯。在我校参加志愿者工作的学生中,把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当作“崇高的工作,能够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的比重不高;一部分学生认为只是“充实课余生活,打发闲暇时间”,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增长见识、结交朋友”;甚至有些同学是“迫于学校或组织的压力或者由于好奇,参加志愿者活动”。但经过深入的分析,笔者认为这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动机”是否纯洁的确是志愿者活动组织过程当中的一个考虑方面。如果是社会志愿者,“动机”可能是志愿者招募过程中组织者是否录用优先考量报名者的一个方面。但是,学校的志愿服务与社会志愿服务有区别,主要表现在,学校组织志愿活动之初就把志愿活动当作一个德育和思想政治角的手段和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受到了志愿精神的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最终实现思想道德的提升和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正所谓做善事,不必问动机。
3. 学生志愿者的安全问题。作为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学校对于志愿者志愿服务过程当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又注意到,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很多时候不得不脱离教师的监管,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学生的安全而通过行政手段要求教师一同参与志愿活动也有违志愿活动的初衷。针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是引入多方力量参与志愿活动,比如,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志愿者带领学生志愿者组织活动,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安全的监管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活动增进了亲子关系。
[ 参考文献 ]
[1]刘明安.《浅谈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团的工作新模式》,《教育研究》,2010第八期.
[2]贺利华.《在志愿服务的广阔平台中开展青年道德教化》,《人文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