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琼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细胞的发现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生物学史上每一个发现、每一次进步,都与生物学实验分不开。生物学综合了其它自然学科的许多特点,是21世纪比较前沿的科学,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思想认识实验能力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19-02
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恰好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阶段。生物新课程指出,“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人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基本形式之一”。因此,在初中阶段,生物教学应以实验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为基本形式。如果离开了实验,教与学必然大受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提高。
那么,新课程下怎样才能有效实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1. 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
目前升学考试的制度限制,不少生物科教师并不重视实验教学,主要是在黑板上“写实验”或蜻蜓点水式的“讲实验”,结果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实验是中学生物的基础,也是课堂常规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虽然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科教学的主要途径,但是绝不能忽视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活动可以接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物的距离,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既能增加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落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摒弃落后的理念,转变直接写结论的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使得教学相长。
2. 教师要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
由于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生物学是一门次要的科目,对生物课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教师可以从开展实验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对生物学的偏见,渗透正确的学习观与生物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它的巨大药用价值,改变学生对蚯蚓的认识,从而改变学生对生物学的看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运用多种教法,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在后天的学习中形成的。实验能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我们教师可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 实验激趣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在开展实验活动前,教师可以用学生知道的生活现象或社会事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如在进行“关节的结构与运动的关系”实验前,教师可播放中国跳水运动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揽双人项目全部金牌的比赛视频和颁奖视频,然后提问:①当国歌响起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②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除了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外,在平时训练中还要注意什么?③运动动作会与我们身体哪些部位有关?④关节与运动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心必然中充满自豪感,想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强大兴趣,为实验教学的成功做了铺垫。
2. 实验预习法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能够使学生对教师将要授课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在教师课堂时出现太多的疑难和不明之处,影响学习情绪,降低学习效率。学生对即将开展的实验活动进行预习,能够基本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等,这样就可以减少盲目操作,更能降低损坏器材的机率。学生对实验探究“胸有成竹”,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就可以“事半功倍”。
3. 实验巡视法
虽然经过预习之后,学生对实验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有些要差一点,并且有些学生“怕”动手做实验;所以,教师只有加强巡视,才能深入了解学生。教师巡视时要及时针对学生的操作做好示范工作。例如,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必须熟练掌握使用。从镜头的安装,视野的调节,装片的放置,及低倍镜换用高倍镜都有一系列的注意事项,不按规程操作,不但可能造成观察效果不佳,还可能损坏仪器。教师示范操作,可减少学生操作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给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性。只有掌握了使用方法,才会在使用显微镜时有充裕的时间观察所要观察的标本,提高实验效果。此外,教师在巡视时还要指导学生观察,告诉学生看什么,为什么要看。由于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所以要明确观察的任务和目的。并且,教师引导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由上而下,由表及里,先活体观察外部形态,后解剖观察内部结构的原则。
4. 实验探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实验效果可能会不同。对于表现效果不理想的学生,不必急于指出毛病在哪里,而是帮助他们分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现象明确的学生,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再让他们概述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有效的对比使整体学生在实验中都有所收获。现时,引导学生和不同的小组交流,分享实验数据,综合所得数据,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教师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提高探究能力,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基本过程:问题——假设——设计——实验——结论。
三、利用实验探究,提高综合素质
生物实验活动不仅让学生获取学科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发展综合能力。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有很多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领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教师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班级的凝集力。实验时,步骤及数据的处理等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通过实验操作、推理,会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课外调查,会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通过参观,会造就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的高尚情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就会加大对生物学的注意力,从而提升了生物知识水平,教学效果自然也会提高了。
生物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促使学生提高社会意识。生物实验包涵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的运动与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等观点,生物实验也会证明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实验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例如,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探究活动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各种生活垃圾的成因、危害和处理方法,然后带学生到社区、垃圾处理场参观,最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生活垃圾的分类,及不分类处理的后果,自然明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势在必行。教师还可结合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引入广州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与广州番禺区选址建垃圾焚烧厂的艰难性等时事,使学生明白人类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综上所述,实验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获取学科知识的平台,推动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 参考文献 ]
[1]姚家佳.浅谈中学生物实验的几点改进和创新[J].新课程研究,2010(总173期).
[2]殷秋香.新课程下实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2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