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04-29 12:25潘建宏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潘建宏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是目的,一个是手段,两者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明确两者的关系,我们就能够长期不间断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利用它为人类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造福。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发扬光大)

历史发展的长河告诉我们,人类总是向着不断文明发展着,其文明的内容无非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非物质文化”则隶属于精神文明范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衍生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内涵,保护和利用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一个是目的,一个是手段,两者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明确两者的关系,我们就能够长期不间断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利用它为人类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造福。当今,怎样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文化创新和改革,是华夏民族古老文化融入世界文明规范的新进步。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原因

1、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过去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放在历史和民族文化遗产的收集上,一提到“保护”这两个字,就会马上想到文物部门。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过去的文化工作,在对历史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重在“文物”,是对物的传承与保护。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商誉、品牌、广告等非物质商业价值的认定和提高,一些文化的非物质遗产被挖掘和利用,甚至有些地方,为了某个历史名人的确切出生地而起争执。一些地方的民俗和典故形成了此地的文化魅力。许多原生形态的艺术,保存着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和绰影,具有人文、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对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具有启迪与参考价值,而且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素材。一些宝贵艺术的传承人也在我们的视线中熠熠生辉。这些时代新变化,使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新的认识。由此,对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审核鉴定和立法保护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所以我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概念。

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着。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城市建设,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小区建设日新月异。一方面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不断地改善,另一方面,城市的旧貌在一点点的消失,并在人们的记忆中消逝。现代化的日用商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古老的手工操作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越来越少,而它作为社会文明记忆的价值也越来越大。电视和网络的传播深入到人们学习、工作、娱乐的方方面面,生活节奏的变化,使得古老的戏剧和戏曲也将成为文化记忆,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在扩展,我们对保存文明记忆的认识在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正在受到侵袭,甚至有消失的危险,并距离时代越远,则越弥显珍贵。如今发达国家都在加大投入,以保护各民族文化特色。我国是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不应“见宝不识宝”,直至失去了才觉宝贵却留下遗憾。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绝不是各地方把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组织申报了,国家相关部门审批了就完成了。我们还需要围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长期不间断地做大量复杂的工作。要建立和文物保护部门一样的专门的组织体系,要建立一支监督队伍,要针对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有的需要保存,有的需要保持,有的则需要发扬光大。

2、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形式与文物部门的保护是有很大区别的。文物部门所保护的多数是实物,是要保证其完好和完整,国家和各地区政府对本地文物保护的投资是容易落实的,绝大部分投入用于修缮。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具有较高的价值。例如:流传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的北武当庙佛教音乐“渣渣子”是一种佛教音乐的记谱方式。“渣渣子”与原属平罗县的北武当庙,有密切联系。北武当庙,又名寿佛寺,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西北约5公里处的贺兰山麓韭菜沟口。北武当庙寿佛寺佛教属临济宗岔岔派,是宁夏最大的子孙常住寺院。北武当庙佛教音乐“渣渣子”是我国古代的“工尺谱”之外的一种记谱方式,是用来记录乐曲的节奏、音符、所示法器的种类的一种特殊的记录方法,与简谱、五线谱不同的是它采用竖行记谱方式,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法器。以符号的距离远近表示时值的长短。“渣渣子”音阶,又有了音符,便可构成基本的乐谱。演奏时一般是一人一件法器,唱念。时与笙箫笛管等乐器合起来,共同演奏、唱念。主要用于祝圣法事、大型集会(如迎大法师、贵宾等)活动。佛教音乐“渣渣子”的幸存,证明了中国古老的佛教音乐(打击乐)还没有完全消失,以其独特的自成体系的记谱方式,证明和记录了北武当庙寿佛寺佛教音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极其珍贵。同时对研究佛教音乐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1、加强传承点建设,积极开展弘扬性传承活动

2、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渣渣子”由传承人徐建业每月2、15日为学员授课,以期延续之。回族器乐“泥哇呜”由回民小学传承基地重点开展回族器乐进课堂,让小学生去学习泥哇呜的演奏技巧,给非遗项目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3、购买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承活动所需的设备。

4、对传习场所进行修缮,设施进行完善。关键是进行课题的设计,制定和课题研究。

5、协助传承人杨达吾德编写《泥哇呜演奏教材》,协助徐建业编辑以“北武当庙寺庙音乐”为代表的《宁夏佛教音乐纵横》、《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教程》图书。

6、在石嘴山市文化艺术中心一楼民俗展厅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集中展示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在平罗县文化展览中心二楼民俗展厅中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提高全民对非遗的认识。

7、广泛宣传、展示。一是在文化遗产日等节庆日利用展板、资料等形式对非遗进行宣传。二是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先后在宁夏卫视、《老王茶馆》、石嘴山市广播电视台、平罗电视台、《宁夏日报》、《华新时报》、《银川晚报》、《石嘴山日报》等电视报刊上进行专题报道。三是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建业、杨达吾德请到石嘴山市辖区各文化馆进行授课,并且请杨达吾德到回民学校传授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泥哇呜”的演奏技巧,使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泥哇呜”得以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我们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要提高保存文明记忆的新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在留住过去、提示和补充未来(如通过采风),丰富灵感,拓宽艺术创作的视野,从而达到讴歌时代风貌,振奋精神的目的。2013年上半年,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率师生(作曲系)等一行二十余人来平罗采风,听了徐建业演唱的具有浓郁的西夏遗风《稽首皈依》一曲,和西夏民歌三首,颇为震惊,感叹这样的西夏音乐遗产历史资料亦不可多得。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造福,使其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付启元.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02).

[2]邓辉.广东云浮南江流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及利用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3]于富业.论复州皮影的保护与利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