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解读奥巴马的连任就职演说

2014-04-29 04:22王雨霞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王雨霞

【摘 要】批评语篇分析是分析政治语篇,它使演讲人为赢得受众支持而使用的各种话语策略明晰化,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综合批评话语分析下的各种分析方法。本文从及物性、情态、人称代词,三个方面对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连任就职演讲进行分析,探討政治语篇作者如何利用语言技巧达到自己的目的,展示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政治语篇;奥巴马连任演讲

一、引言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它在分析中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本文选取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连任就职发表的演说,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奥巴马如何利用语言技巧达到自己的目的,展示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应用价值。

二、理论框架

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研究语言是如何调节和表征不同的观点对世界的看法。批评性话语分析吸收了美国人类学家Sapir & Whorf 关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假说以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Halliday 将语言的功能抽象概括为三大语言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三、语料分析

本文以奥巴马在2013年1月21日就职典礼上发表的总统连任就职演讲为语料,从及物性、情态、人称代词三方面分析其演说语料,揭示奥巴马如何利用其自身的意识形态来完成对听众的操控。

(一)及物性分析。及物系统中主要有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在奥巴马的连任就职演讲中,总共有86个小句,包括四种过程。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1.物质过程。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事件的过程。从上表中我们看出这篇演讲中使用最多的是物质过程。奥巴马在这篇演说的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的物质过程,表明两百年来美国人一起探索出的共识和成就。奥巴马通过物质过程表明这些好的理念和成就是在所有美国人齐心协力下取得的,以此拉近和美国人民的距离。当奥巴马谈到政府连任即将采取的措施及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时,使用物质过程增强了演讲的煽动力和感染力,突出了政治语篇的威严和庄重。

2.关系过程。关系过程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从表1中我们看出这篇演讲中使用第二多的是关系过程。奥巴马用关系过程描述了现在正是我们这一代去接过先驱们传递下来的使命,和我们如何完成使命,现在我们正在完成使命的途中,需要美国人团结起来去实现。这一串关系过程把当前的美国情况和使命描绘得很清楚,更好地激起作为一个听众——美国人心中的那一团团完成使命之火,这也是奥巴马连任演讲的亮点所在。

3.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从表1中我们看出这篇演讲中心理过程也使用了一些,占全文的10%。奥巴马运用心理过程“we believe” 来表达“我们美国人民相信每位公民都应该得到基本的安全和尊严,依然相信我们作为美国人的承诺不仅是对自己的,也是对所有子孙后代的。”通过这些心理过程,以唤醒美国人民作为整体的内心力量和激发他们的民族情怀。

(二)情态。情态是说话人对某个命题的看法,表现了说话人的意愿或判断。通过对情态的高、中、低量值的区分,可以看出说话者语气的轻重。要表达相对肯定的态度时采用的是高量值的情态词,反之则使用低量值的情态词。奥巴马连任就职演讲中情态动词78个,占全篇词汇的3.67%,情态动词的出现次数如下: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奥巴马这篇演讲中用得最多的是中情态词(will, would, should);低情态词(can, may, should)共29个,占全文情态词的37%;高情态词(must)只有16个,占全文情态词的20%。中情态词的使用可以使自己的主张不带有强制的色彩,使信息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从而增加了信息被听众认可的机会。

(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实现人际功能的一种方式。人称代词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在英语公共语篇中,人称代词有助于确立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关系,实现话语的人称意义。奥巴马连任就职演讲中人称代词的出现次数如下:

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奥巴马这篇演讲中用得最多的是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共81个,占全文人称代词的61%。第一人称复数“we”,“us”可以缩短言者和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出一种友好的气氛,让受众感到更为亲近。第二人称“you”出现了20次,占全文人称代词的15%。“you”,”your”的出现使听众感觉自己就是那个“you”,不自觉地和总统“we”开始对话,受众和总统间的距离不知不觉就缩小了。

四、结语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入手,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连任就职演讲。通过分析发现,奥巴马在演讲中采用了多种语言策略,成功地利用其自身的意识形态来完成对听众的操控。各小句中的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为演讲者对美国现状的判断和评判增添了客观性;情态动词的使用增强了语气,反映了美国面临挑战的决心;人称代词的使用拉近了总统与美国人民的距离,更容易赢得他们的支持。

【参考文献】

[1]Fairelongh, 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New York: Longman, 1995.

[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gia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3]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J].外国语,2002(6):42-48.

[4]黄国文.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5]李丽生.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路径——批评应用语言学发展概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78-83.

[6]辛斌.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语篇分析[J].外语学刊,2006(2).

猜你喜欢
批评话语分析
浅议批评话语分析工具及其对新闻语篇教学的意义
金融新闻中语法隐喻的批评话语分析
对《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批评话语分析
对《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批评话语分析
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英汉新闻报道对比分析
英国执政党网络报对中式教育纪录片评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中文访谈节目的批评话语分析
英文报道中国阅兵的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及其对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