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分析中犯罪心理画像与犯罪现场重建的综合运用

2014-04-29 04:22巴特尔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画像

巴特尔

【摘 要】在犯罪心理学领域,犯罪现场重建这种方法通常情况下是与犯罪心理画像这种方法分开使用的。这两种方法都是将罪案现场存留的信息作为突破口,从不同的角度来确定嫌疑人的行为特征以及其个性心理。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二者可以有效结合,从而提高案件的侦破效率。

【关键词】犯罪心理;画像;犯罪现场重建

1、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Profiling)

一谈到系列杀人犯,往往会让人马上联想到好莱坞电影里,所展现的杀人恶魔形象,而由于电影是以票房优先,这些形象往往被過度渲染与夸大,表现的过于影视化与现实存在差距。而同样可能被误导与夸大的,还有在这些电影中,所常出现的犯罪心理画像专家,这些专家在电影中,几乎皆被描写成能够看透人心,并且能够精准预测犯罪嫌疑人性格的人,在某种程度上,犯罪心理画像专家甚至比起灵媒更具有超能力。但是犯罪心理画像为办案人员提供了有利的线索,如果这个理论能够得到更深一层次研究,势必犯罪心理学上的重大突破。

1.1犯罪心理画像的涵义

Criminal profiling的中文翻译,有的称之为心理犯罪心理画像,或称为心理侦查,笔者则直接采用犯罪心理画像这个翻译。与此概念相通的,还包括psychological profiling、behavioral profiling、criminal personality profiling等,无论名称是什么所指的都是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内涵。

从犯罪现场的分析中,可以推论出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资料。所以可以说,犯罪心里画像是将行为心理学运用于刑事司法上,用以评估与推断犯罪嫌疑人的各种特征。

1.2 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基础

关于犯罪心理画像,有两个重要的操作定义,即行为模式(modus operandi)与行为(behavior),办案人员根据现场所留下的破坏痕迹,分析作案者的人格特征、犯罪动机、以及犯罪性质,确定属于常规犯罪者或者是变态的心理特征。根据以上的分析专家还原现场描绘出犯罪嫌疑人的大体的形象和人格特征。

关于犯罪心理画像的程序,目前并无统一的标准,不过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阶段:

(一)输入阶段

在犯罪侦查的最初阶段,最主要为证据收集,以作为犯罪心理画像的重要依据,而这些证据的来源包括:

第一步,犯罪现场:犯罪现场的一切痕迹,能收集的越充分,越有利于犯罪心理画像的正确性。第二步,受害者本人资料:性别、爱好、工作、性格、家族状况等。第三步,确认线索,线索是为破案人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过程。经过专家审核后,可以作为分析案件的重要证据。第四步,警方报告:关于犯罪现场勘察后的报告,包含有犯罪侦查初期的所有资料,也因此成为犯罪心理画像相当重要的依据。

根据以上几个步骤,获得犯罪嫌疑人的大体的外貌特征和心理特征,在将这些特征转化化为客观的事物,以这种方式作为办案的证据。

(二)决策阶段

一般来说公安机关从事犯罪心理画像的警察会在收到案件的相关信息后,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分类标准参考犯罪的类型、受害人的数量、嫌疑人的犯罪次数以及相应的作案地点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各种犯罪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只有通过区别归类,才能够对相应的案件有一个总览,才能少走弯路。而在此决策阶段,犯罪心理画像人员必须进一步去推断出以下事项:

(1)意图:案件审理过程中,对于一桩犯罪事件,犯罪嫌疑人是否在主观意愿上有犯罪的倾向,但是在案件的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犯罪意图和动机的把握,能够成为破案的关键。

(2)被害风险:这个概念是从受害人的角度去理解犯罪的,考虑被害人是否处在一个犯罪风险率高的人群和地区里面生活,是否存在与犯罪嫌疑人产生交集的情况。

(3)犯罪成本:即犯罪嫌疑人到底在此次案件中必须投入成本的多少。

(4)时间:犯罪嫌疑人在开始实施犯罪的时期到其犯罪过程完结,他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犯罪,再对罪案现场进行清理,消除犯罪证据。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在案犯现场利用反侦查的行为,是否意味着其没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故意留下误导侦查的犯罪痕迹,或者是其根本没时间。

(5)地点:地点的因素需要考虑犯罪实施地,同时还要考虑犯罪前和犯罪后的地点,推过对地点的评估,能够判断出嫌疑人的可能居所、生活和活动区域。

上述程序走完后,必须与相应的证据进行对比,下一步进入评估阶段。例如,评估犯罪现场到底是第一还是第二现场,犯罪现场的痕迹到底是有意留下,还是无意过失。

(三)犯罪心理画像阶段

经过评估阶段后,侦查人员需要对本地区以往的犯罪数据统计、犯罪现场的物证、犯罪模式的习惯性和犯罪之后的行为特征等进行分析,借此描述出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相关资料。

因为在此阶段后,就可以给犯罪侦查人员提供一个方向,尤其是在侦查人员寻找犯罪嫌疑人毫无头绪时。由于犯罪心理画像是以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资料为重心,所以犯罪心理画像的结果,将提供给侦查人员一个相当重要的方向基础。

2、犯罪现场重建(reconstruction of crime sences)

2.1 犯罪现场重建的涵义。美国对犯罪现场重建的定义是: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留存下来的信息,重现案发的整个过程。

2.2 犯罪现场重建的理论基础。埃德蒙.洛卡德( Edmond Locard) 的物质交换原理:交换由于物体之间,存在可互换的因素,在彼此接触后产生互换现象。通过记录的信息发现证据本身的特性和要点,针对这些要点和特性可以把被害人的受害的时间、地点、性别及年龄逐渐识别出来。

2.3 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心理痕迹。犯罪心理痕迹是人在作案后,在记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而这种痕迹使得作案人在某种场景中表现出来。因此办案人员,要抓住这种心理特征,根据作案线索和对犯罪嫌疑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分析,对还原犯罪现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3、犯罪心理画像和犯罪现场重建的综合运用

犯罪心理画像是一种心理分析手段,是刻画犯罪人行状的过程。犯罪心理画像根据作案者本人在犯罪现场遗留下线索,对其分析后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过程、犯罪诱因、行为特点进而形成了作案者外貌的描述。在结合对作案人心理的痕迹表现出的表情状态、精神状态、心理反应、将犯罪嫌疑人潜意识的犯罪记忆,以客观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两者通过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加大了破案的效率,为成功破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总之,犯罪现场重建和犯罪心理画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犯罪心理学分析手段,各自有着自身独特的实用价值。它们都是通过对某一具体犯罪现场的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各自的分析流程、分析手段来发掘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动作行为特征以及他们的心理。虽然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存在着差别,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将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这样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还原,再对嫌疑人进行相应的犯罪心理画像,那么在处理案件时,就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玫瑾.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的实质与价值[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7(4).

[2]Douglas,J.E.Ressler,R.K.Burgess,A.W.&C.R.Hartman.Criminal profiling from crime scene analysis[Z].Behavioral Sciences and the Law 1995.4,401-421.

[3]Peter .B.Ainsworth.犯罪人特征剖析[M].赵桂芬,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李昌钰.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M].郝宏奎,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社,2006.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画像
威猛的画像
“00后”画像
画像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画像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浅谈犯罪心理痕迹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莫尼卡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