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
摘 要:“故事中心课程”是指以行动作为基础、以目标作为导向、以情景作为联系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故事中心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寻找“故事”、课程设计、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四个阶段。如果将故事中心课程应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将会开启一种“无教法”的新时代。
关键词:故事中心课程;中小学教师培训;应用分析
一、故事中心课程概述
1.故事中心课程的涵义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Roger C.Schank学者最早提出了故事中心课程(Story centered curriculum)这一概念。Roger C.Schank认为“教育是拓展智力,拓展个体面对真实任务的能力,教学必须有助于这种拓展”,但是由于传统教育大多对课程在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派上什么的作用采取忽视的态度,对此Roger C.Schank提出了故事中心课程,并且围绕着学生今后工作可能会面临的“故事”为中心,且课程设计也应当围绕这个中心开展,而不是以管理者确立的目标为中心开展。a
故事中心课程是指遵循做中学的核心思想,从学生未来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故事”出发,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故事”的教学过程,并且通过完成上一个“故事”来推动下一个“故事”发展为循环的生成性教学形态,在此过程中使之学习如何完成任务的核心技能,完美地再现了真实世界的工作情景,是对独白式教学方式的彻底性颠覆。
2.故事中心课程的特征
(1)明确目标导向。故事中心课程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完成一系列连贯、合理的“故事”,因每一个故事都涵盖了多个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来完成目标要求,随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目标,直到终极目标的实现为止。
(2)以行动为基础。每一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学生的行动,例如,如果一个学生想从事行销,由于现实生活中行销人员经常做设计行销计划,那么故事中心课程就应当确保在这一故事模拟中能够进行设计行销计划。
(3)与情景互相联系。故事中心课程把注意力放在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经历的真实事件上,通过诸多设计情景来设置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课程,这就表明,故事中心课程是与学生的实际工作情景是互相联系的。
二、故事中心课程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及分析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实施故事中心课程包括的基本阶段:
1.尋找“故事”
故事中心课程源于真实、合理的故事,确定真实、合理故事是培训的起点。由于教师通常对教育实践有着切身的体验,因此,指导者及管理者不应自行确定“故事”,而应该尊重教师的意见,与教师合作,引导教师寻找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2.分组“故事”,设计课程
这一环节需要将参与培训的中小学教师随机分为若干组,每个小组配一名指导员,各组人数视实际情况而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人数不宜过多,要保证每名教师都有充足的叙事时间。然后采取谈话法,使教师进行讲述教学过程中对自身产生影响的事件及故事,在这一环节注意及时性反思,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直到问题自然显现出来。在确定每名教师的故事后,将故事进行分类归纳,类别相同的教师组成一个小组。分组后,指导员与教师围绕本组的故事,将故事分解成多个学习目标,要以行为目标为形式列举学习目标,故事应该清晰明了,不能含糊不清。例如,“与学生良好交往”就可以分解成“关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尊重爱护学生”“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交流”等多个行为目标。然后,在确定每个学习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下,一同设计完成这个故事背景下所需要开设的课程。
3.指导员进行引导,教师自主学习
在完成“故事”的前提下,教师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及学习目标,在进行安排学习进度后,注意教材及学习资料的选择上保证新颖程度,避免陈旧的资料对学习进度的干扰。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员要注意进行相应的引导工作,不能对教师放任自流,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建议及总结
1.建议
(1)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主观性过强。(2)选择素质较高的指导员。(3)不仅需要对于教师学习效果的评价要客观、科学,还要考察教师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评价标准要结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
2.总结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过程中,传统的校外培训方式,如“大班化”“理论型”“独白式”为主的培训方式的弊端日趋明显,但是由于这种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不能轻易取代。本文结合当前国外的“故事中心课程”学习模式,阐述了“故事中心课程”的特点及主要形式,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粟怡.“故事中心课程”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教师进修学院)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