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奋群
摘 要: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在化学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从关注生活中的化学、聚焦前沿科技、化学史的教育、化学反应和原理、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凸显了化学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魅力和闪耀的光芒。
关键词:新课程;素质教育;光芒
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所要求,也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和教育改革的大潮所趋。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教学中,而化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它在素质教育中凸显的魅力和闪耀的光芒。
一、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化学,人们的衣、食、住、行乃至整个生存空间,都与化学紧密相连,尤其是近年来引起公众关注的食品添加剂、中毒事件、室内外环境污染、火灾、瓦斯爆炸、毒品、能源危机、水资源匮乏、硫酸伤害案等。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件,让许多家庭陷入泥潭、让世人恐慌、讓政府忧虑,没有安定的环境,又谈何经济增长?为了人们的安全,为了大众的健康,为了国家的强盛,政府颁布了:《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一部部与化学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成了素质教育的优秀教材。将与化学有关的事件渗透到化学教育中,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学以致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相关的法律法规融入化学教育中,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不仅仅是为了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聚焦前沿科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化学的魅力在于它不断发现、合成新的物质,近年来研制的导电塑料、纳米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特殊性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能治疗疑难杂症的药物、环保型的农药等,无不体现着材料在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支柱,化学带着新材料的桂冠驶入了学生的心灵之港,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化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的魅力,他们将带着无限的憧憬和希望走进科技创新的殿堂。
三、化学史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在化学发展史上,涌现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艰辛、莫瓦桑发现氟的悲壮、诺贝尔研制炸药的辛酸、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执着、凯库勒探索苯环结构的“梦境”、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无意”……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体现出科学研究需大胆地设想、实事求是地求证、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磨砺着学生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测定国际原子量标注的张青莲、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波尔,为学生树立了宏伟的爱国主义丰碑!
四、化学反应和原理,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化学反应,体现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透过化学反应的现象,通过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才能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通过对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才能感受电荷守恒、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等一系列科学美德的对立统一。通过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从而彻底否定孤立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使学生能辩证地看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异彩纷呈的实验现象,不仅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激能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充分享受到轻松学习的快乐。在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合理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悟性与灵气;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了学生观察、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一个化学实验,往往不可能由独立的个体来完成,而是需要一个默契配合的团队来共同完成,这就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了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有实验就意味着失败,在分析失败因素的过程中能增强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只有通过实验,并不断探索实验方案的改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面对鲜活的学生个体,如何在化学学科教育中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是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研究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科书,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更要研究教学手段和方法,只要我们坚持贯彻新一轮的课改精神,并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把握时机,创设相应的条件,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就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就能让化学在素质教育中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 贵州省福泉中学)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