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怎样才能推动教育健康发展

2014-04-29 18:27冉严冉义柳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推动发展教育

冉严 冉义柳

【摘 要】教育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教育健康发展是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

【关键词】推动;教育;发展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广大人民的殷切期盼,也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才能顺利地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那么,应怎样才能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呢?

一、推动教育发展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在教育发展全局中所肩负的重要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广大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每一所学校和教育机构,都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都要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二、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愈发凸显。有好硬件但没有好教师,很难办出好学校,而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往往能让普通学校变得不普通,让平凡孩子不平凡。为适应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趋势,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并把它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切实提高教师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各级党委和政府还要注重为教师办实事,切实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真切的关心和爱护,会成为激发广大教师扎根讲台、努力工作、乐于奉献的强劲动力。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注重从培养、培训两方面保证教师队伍既有畅通的补充渠道,同时又有继续学习的上升通道。各级党委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必须加强制度创新,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要严把入口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建立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和学术带头人。

三、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1、教育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发布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努力构建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战略部署,特别是2010年发布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国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多方面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我国教育快速发展,从人口大国转變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这完全得益于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动力。

2、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体系自身完善,与各项改革事业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3、教育改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可靠保障。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纪之初的1000美元上升到目前的6000美元以上,社会开始由生存型消费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服务国家社会的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

四、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李克强指出,我国现阶段东西部教育存在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学生求学意愿三大差距。无论教育有多大的问题,都应该是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也是西部发展的优先方向。促进教育公平,就是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让发展向平衡方向走。教育不公的一个深层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毋庸置疑,这种教育地方保护对社会整体产生的是负面影响。目前我国还没有具体的法律对这种现象进行约束。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做到:1、改革招考制度,保护各地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机会,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全国形成并实施公平和统一的录取标准。逐步取消高校招生的地方保护主义,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高校招生和考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而中央应在此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封锁,将平等受教育权利真正落实到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考生身上。2、健全法制推动教育公平。让法律——包括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更加重视这种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平等,而且要在实践中实实在在地去做,按照法律规定去做,争取以后中国各地,尤其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大致均等的格局。这是国家的义务,义务教育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义务,而是政府提供平等均衡教育资源的义务。

总之,推动教育健康发展,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决策,我们只有认真地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精神,才能有效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N].2013(09)

[2]人民日报[N].2013(12)

[3]法制日报[N].2012(120)

猜你喜欢
推动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的推动作用
让企业报助推企业文化发展
推动普通纪念币参与流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