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群
一、坚持“三结合原则”
1.写作政治小论文,使之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假期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坚持亲历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发挥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
2.写作政治小论文,使之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相结合。教师应当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和自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做到复习与预习、课内与课外、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
3.写作政治小论文,使之与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相结合。长期以来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仍然保持着“满堂灌、满堂问”的模式,学生常常处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很少能独立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写作政治小论文,与当前政治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无缝对接”。
二、符合“三项要求”
1.运用基础理论,参与社会实践。政治小论文总的要求是能运用教师在政治课上传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素养。要写好政治小论文,一方面应紧密结合政治课教学,认真学习基本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要迈出教室,深入企业、农村、商场、社区进行调研,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和提炼素材。
2.紧跟时代形势,写出论文新意。写作政治小论文,要善于对平凡的事情进行独立地思考,寻找出不寻常之处,更要重视小论文的写作新意。首先要亲身感受到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迸发出有自己独立见解的思想火花。还要独立思考,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有用素材,抓住不放,深入调查,分析研究,从表面现象中透视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3.进行深入分析,实现事理统一。政治小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一事一议,事理交融,有说服力。要对在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经过严格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把道理讲明白、观点说清楚,从而升华论文主题,给人以启发。在文章结构上,必须注意观点和材料相符合,要使文章的层次明晰,结构合理,才能使人感觉到那么地自然、真切、合情、合理。
三、取得“三个收获”
1.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课堂知识。王同学深入社区后写了《一边领钱、一边投票》的小论文,对居民上半年直接选举县乡人大代表时得到的“五元钱”进行分析,她说,“从实际情况来看,出于公心,理性投票”的美好愿望可能尚需时日。观点不能说“完全准确”,但至少有了很好地探究与思考,这是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2.抓住热点去探索,学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方法。谢同学针对“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事件”写的《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小论文,阐述“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分析犀利深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3.激发兴趣去感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沈同学去了一家商业银行的储蓄所,对“储蓄的种类、利息的计算、货币管理与放贷、投资理财的原则”等知识有了直接的理解,“通过角色转换,这样不仅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也能把之前没有学好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而学得更扎实,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能激发同学们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从而增强学习政治学科的信心和热情”。
四、直面“三个问题”
1.选题不当。政治小论文应“以小见大,材料精要,文字简练。”短小精悍是小论文的特点。小论文的题目要小,力求“大背景、小角度、新情境、生活化”,更有利于全面、深入、透彻地把问题分析清楚。写作小论文,需要精心挑选典型、具体、生动的材料,事例并非“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初稿写完后,应仔细推敲,反复修改,使得语言精练、文字通顺、有条不紊。
2.论据不足。写作政治小论文,并不需要大规模地“旁征博引”,但应该“围绕论点,有理有据,层层推进”。有些学生写作时“流于形式,空洞无物”,很少有人除了亲身实践外会再从网络、报刊等途径去主动寻找相关资料。
3.阅历欠缺。针对政治课堂上学生表露出来的那些“幼稚而脱离现实生活的想法和说法”,政治教师要求学生“积极投身社会的怀抱,增添更多的社会阅历”,显得十分地必要。写作政治小论文,就是要把学生从教室里驱赶出去,连“地线”,接“地气”,让学生能真正“明明白白我的心”,坚决摒弃“闭门造车”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