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效能感研究及启示

2014-04-29 16:59陈劲虹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自我效能感启示

陈劲虹

【摘 要】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教学动机,教学行为,教学策略及影响学生学业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也影响教师面对教学困难时,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坚持。本文通过国内外对影响教师效能因素的研究,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教师效能感;相关因素;启示

一、自我效能感定义

1986年,班杜拉在其代表作中系统全面阐述自我效能感理论。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麽水平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是个体在面临某一活动任务时的胜任感及自信与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二、教师效能感概念

兰德研究小组提出教师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水平及影响学生行为和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认知和信念。由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组成。前者指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估计预测,属结果预期;后者指教师对自己教书育人的能力的判断,属于效能预期。

三、教师效能研究

1.西方教师效能研究

西方教师效能研究经历了从单一的思维模式的研究到多层面研究

1.1 单一的思维模式的研究 21世纪以前,西方教师效能研究主要以教师自身,(如:教师特质,教师行为,教师知识,教师信念和教师自我效能感)等对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

20世纪初期--50年代末期 教师效能研究者探讨教师的特质, 如信念、价值观、能力、经验、智力等个人特质对教学的影响;通过调查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家长、教育领域的专家等对优秀教师品质的意见和看法,获得一套社会公认的有效教师标准。

60年代初到80年代 教师效能研究者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教师效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学质量,课程内容的质量,班级气氛)等来构建。

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围绕课程学习内容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教学速度和教学内容数量、课堂管理、课堂时间的运用。

课程内容的质量 反映在内容的结构化、提问的持续性、反馈的及时性三个维度上。

内容的结构化 学生要获得最大化的学习结果,教师必须在关键的地方提示学生注意,总结课程要点和重点,并且以结构化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学习材料。

问题的持续性 Everston,C.M等认为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调整问题的难度,还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分析、综合、判断及重组的能力整合起来。

班级气氛 好的班级气氛具有条理性、效率性等特征,能为学生各种活动的成功提供支持效能感高的教师善于营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世纪90年代 研究者对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进行归类,得出以下三项;

教师知识 Shulman(1986)提出教师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课程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习者的知识、情境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Berliner(1989)将专家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特征和结构归为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及一般教学法知识三个主要方面。英国在专家教师与新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中, 发现专家教师能利用教学专业知识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新教师则因缺乏教学专业知识而不能调整或控制影响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生成有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信念 教师对教育学生是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信念, 涉及认知、态度、价值观、情感、意志等多个因素, 因而对教师的行为表现有重要影响。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对自己组织和协调有效的教学环境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有很大影响, 它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教学的用心程度及面对挫折的容忍程度与持续时间。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成绩更高;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通常对学生抱有的期望也较低。

1.2 多层面的研究 教师效能除了受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学生能力和家庭状况,学校,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能力和家庭状况 能力低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依赖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传授,容易受到课堂上教师对其反馈的影响。而能力高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远低于能力低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课堂上的表扬和夸奖对他们所起的作用不大;另外,家庭状况差的学生,需要更多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结构性知识,教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就。相比之下,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则较少表现出这些特点。

学校环境 学校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效能。如:校园环境、规章制度,学校领导的工作风格,对教师评价的方式,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间的关系,校风,学校的团体意识,决策组织,等一起共同作用于教师。

社会文化 不同的国家,教师群体行为的文化模式不同,使该国教师群体意识中的共同心理不为其他国家的教师所具有。这种文化特质直接影响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例如,在強调个体的独立性国家里,教师更多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发引导;而在强调集体观念的国家,教师更倡导学生的团对精神,相互合作。

2.国内的教师效能研究

1)学校因素

校长对教师的良好行为给予奖励时,教师效能会提高。辛涛等(1994)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制度的完整性,工作的发展条件,学校的支持系统,校风,教师关系,师生关系等六类因素与教师个人教学效能之间有显著正相关。

2)专家型的教师效能

专家型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高于新手型教师,其教学监控能力的各个方面也比新手型教师好。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认为自己能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因而他们热爱教学工作,能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活动加以准备、调节与反馈,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需要。

3)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主动的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申继亮、辛涛,1996)。辛涛(1997)通过研究发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能明显地促进其教学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行为的改善, 最终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4)教学行为

李晔等(2000)通过观察法发现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与效能低的教师在课堂时间的安排,课堂提问的认知水平,提问对象,对学生的反馈方式存在差异[23]。效能高的教师表达清晰,变化,不呆板,热心,给予批评,提供学生学习机会,使用建设性评语。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教好学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反过来,教学监控能力高的教师,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能力期望和结果期望,因而教学效能更高。

四、教师效能研究的启示

1.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知识

精通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学知识,是提高教师效能感的基础。丰富的知识使教师在面对教学困难时,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

2.进行积极教学归因,正确看待教学成败

教师在对教学结果进行归因时,其结果会影响今后教学行为。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内部归因,教师能提高教学动力,会努力工作,增强责任感,改变教学策略,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成败结果归因时,要从教和学双方面找原因,正确对待教学成败结果,有利于教师效能感增强。

3.教學中提高教学能力,经常进行反思

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行为与期望的差距,对学生控制定向人道,学生自主性越强,教学效果越好,教师个人教学效能也会随之增强。

4.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性格外向,情绪稳定,成熟,性格轻松的教师,教师教学效能较强,而易激动,焦虑对自己的境域不满,忧郁,自责,紧张,有挫折的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不高。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时,还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24]。

【参考文献】

[1]唐京,程正方,应小平.校长领导行为与校长类型[J].心理学探新,1999(3):43-46.

[2]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

[3]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159-165.

[4]吴国来,白学军,沈德立.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4):16-20.

[5]黄喜珊,王才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教师效能感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2).

[6]罗晓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研究[J].心理科学,2000(6).

[7]贺菲.20世纪西方教师效能研究的历程、反思与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自我效能感启示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部分城市居民抗日战争了解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浅析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