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理论的作用和启示

2014-04-29 16:59李秋花
西江月·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母语语法汉语

李秋花

【摘 要】中介语是一种理论,理论要应用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总结适应中介语理论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水平,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介语

一、汉语中介语的概念

汉语中介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受母语影响,按照一定的习惯性思维,在目的语——汉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逐渐向目的语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可渗透性、动态性、创造性、不完整性等特点。

二、中介语产生的根源

中介语产生的根源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即语言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训练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一)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指的是在漢语学习中,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目的语信息这样一种现象。语言迁移是中介语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学习者在汉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一部分是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二)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泛化

中介语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根源是对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对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把一些规则当作普遍的规则来使用,将汉语的语言结构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一些汉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这种结构变体没有母语的特征,却反映了汉语的特征,即为过度泛化。

(三)训练迁移

教学不当或采用错误的学习材料也是中介语产生的根源之一。这种由于训练而造成的迁移不同于母语迁移,也不同于目的语规则泛化。它通过教学使学习者习得某一规则,倘若讲解或训练不当,就会使学习者出现中介语偏误。例如,有的教师自身汉语发音不准,会导致其学生在发同样的音时也会不准确。

(四)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摸索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的方法,它是学习者对输入语言及其语言知识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上面提到的“泛化”便是一种学习策略。省略简化也是外语学习者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策略。学习者面对大量的目的语输入,一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便将其简化为一种简单的系统。

(五)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指的是汉语学习者表达意思时所运用的方法。交际策略的采用也是学习者中介语系统形成的原因之一。回避和换说法是汉语初学者经常采用的交际策略,最常见的是回避法。

三、中介语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对已经掌握了本民族语言,形成了一套本民族文化观念的外国人来说,学习汉语的过程实际上也同时是学习、习惯并逐渐接受汉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介语的产生对汉语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是有很多积极作用的。但同时在汉语习得时,由于环境的差异,中介语、存在很多的偏误,并且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停滞不前,无法更接近目的语,产生消极作用。

(一)积极作用

1.促进习得汉语知识

虽然汉语中介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规则使其在语音、语法、词汇、表达方式和习惯等语言各层面上有错误,但不可否认它是目的语知识的一部分。学习者从汉语的零知识开始,沿着中介语连续体逐渐接近中国人标准的语言能力。大部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都处于中介语连续体的某一位置,能够在连续体的不同点上使用所学的规则,促进汉语知识的习得,但其准确程度不同。

2.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一般来说,学习者在学习汉语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套母语的语法规则,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用汉语表达时,常从母语的意念出发,从自己的汉语库中寻找相应的语法、词汇形式和表达方式,他们使用的汉语一般说来语速较慢,结构简单,使用功能和范围也有限,各种各样的错误始终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在他们不能用语音和形态知识的正误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语言时,意义的交换和语言功能的实现就成了他们对自己语言应用监察的重点。

3.防止出现语言僵化

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的是希望对所学汉语最终能运用自如。然而大量事实证明,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尽管学习者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通达汉语目的地,而是在某一阶段停滞不前,这种现象称之为“语言僵化”。学习者要想获得所学目的语的能力,必需三个阶段:认知、联想和自动。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建立的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随着学习者目的语能力的提高,它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直到有效实现有意义、语法正确、语体和策略恰当、表达自然流畅的交际效果。

(二)消极作用

在汉语学习中,母语的迁移影响是不可能完全摆脱的。母语的负面迁移也不可否认,它对语音、语义、句型、语法形成干扰,使学习者在母语的影响下难以掌握地道的汉语。另外,母语的文化迁移也会阻碍汉语学习,学习者可能会用自己的文化习惯去套用汉语的文化习惯,从而产生语用错误。母语干扰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出现“石化现象”,一旦一个人的汉语学习中出现石化现象,他的汉语发音、词汇用法和语法各个方面在学习中就会僵化、停顿,很难再取得进步。

四、中介语理论的启示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增加,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迫切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我们要尝试运用中介语理论并结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探索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

(一)对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是一种理论,理论要应用于实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总结适应中介语理论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水平,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汉语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学习的进行逐渐向汉语靠拢。靠拢的速度取决于学生接触汉语的频率和运用汉语的频率。学生如果敢于说,敢于进行语言实践,并且在语言实践和语言交际中理解汉语,就能够比较快地提高汉语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错误”和“偏误”能够正确地区分,并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出现的错误,根据出错的原因和类型,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纠正。教师应该把学生的错误看作语言中的正常现象。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去看发展中的语言,这些错误是一种学习反饋,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及其弱项,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法。

当学生的某些具体语言形式在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滞不前,花很长的时间也不能有效地改变。因此,在它尚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的时候,教师及时对其进行修正可以有效地避免中介语的僵化,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提高。

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母语背景的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因为受到母语的影响,其中介语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师要研究不同母语的留学生的中介语情况及其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留学生的母语与汉语的区别,也要注重留学生母语与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共性特征,并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利用。

对外汉语教学和外语教学一样,都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因此我们主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度进行汉语与留学生母语的比较,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恰当掌握比较的度。

(二)对学生习得汉语的启示

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应该有意识地比较、分析文化输入与母文化以及己有的文化水平之间的异同,选择、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有意识的主动应用、迁移所学习的语言和文化。学习者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对母文化和异文化的敏感性和辨别力、宽容性和适应力、灵活性。文化就好像是冰山一样,露出水面的部分很少,是文化的表层,如语言、饮食、衣着等;大部分则隐藏在水下,这是文化的深层部分,如承载于语言中的文化、观念、价值、交际规则等。

因此,学习者应该采用“文化互动”的方式,即凭借学生已有的母语(或媒介语)文化知识导入目的文化。这种导入方式,适合于表现为词义不等值现象的文化因素,导入过程可通过师生之间、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讨论等方法来实现。互动过程,学习者要想方设法发挥和挖掘原有文化依附的正迁移作用,又要不断地输入认知汉文化的正确信息,以减少文化负迁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孙德坤.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2).

[9]吕必松.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3(2).

[10]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猜你喜欢
母语语法汉语
学汉语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跟踪导练(二)4
追剧宅女教汉语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母语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