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玉 李兰 蔡良俊 沈超
摘要秸秆露天焚烧过程中释放的各种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成都市特殊的盆地地理特征,污染物不易扩散,秸秆禁烧工作更显迫切。近年来,成都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引导农户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并与地域周边联手联防,诸多举措形成合力,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秸秆综合利用经验。2013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大、小春秸秆禁烧期间,成都市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而导致的大气污染,实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秸秆综合利用预期目标,取得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历年来最好成效。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都实践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132-02
作者简介李良玉(1966-),男,四川金堂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约有50%多存在于秸秆中,既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资源[1]。成都市小麦、水稻等几大作物常年生产秸秆220万t左右,被随意弃置的约76万t,占35%,造成了秸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污染。成都市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大力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高效农业、高端种业、乡村旅游业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大倍增计划”。成都市也正开启建设“首位城市”的新征程和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新阶段,新的发展态势对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13年又正值全球财富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在成都召开,如何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现实要求,更是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10多年来,成都在秸秆禁烧工作严格执法的同时,尝试了多种方式,在秸秆综合利用上投下了重金,承担起了部分秸秆禁烧成本。2013年成都市政府出台了《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成都市全域划定为秸秆禁烧区,全面禁止焚烧秸秆现象,确保“不见火光,不见黑斑”。引导农户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并与地域周边联手联防,诸多举措形成合力,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秸秆禁烧宝典,成都秸秆焚烧“老大难”终不再难。
1 成都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基本情况
成都市现有耕地42.4万hm2。据统计,2013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约8.30万hm2,生产秸秆约31万t;油菜种植面积10.67万hm2,生产秸秆约40万t; 水稻种植面积约21.20万hm2,生产秸秆约127万t;玉米种植面积约4.80万hm2,生产秸秆约22万t。这几大作物常年生产秸秆220万t左右。用作肥料直接还田的约114万t,占52%,用作饲料间接还田的6万多t,占3%,合计秸秆还田占55%;用作燃料和工业原料的约22万t,占10%;被随意弃置的约76万t,占35%。
秸秆处理及综合利用已由过去仅用作农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饲料,拓展到生态还田、生物质燃料、加工利用、新型材料等领域,其中机械化粉碎、田边地角就近堆沤还田技术已在全市得到大面积推广,作食用菌基料利用在金堂、大邑、青白江等地也得到广泛应用。
2 成都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做法
2.1 区域联防,禁烧督查①提高思想认识高度,全市各级各部门立足早谋划、早部署,各级政府召开大会,层层发动,全面动员,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形成政府负责、领导重视、部门落实、群众参与、媒体监督、合力围剿的高压态势。②充分利用标语、宣传车、广播电视、报刊等载体,创新性地利用微博、微信、农信通、手机短信等新传播工具,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③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一家一户作工作,甚至通过学校给学生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让孩子影响父母,真正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013年全市累计发放秸秆禁烧宣传资料601.82万份。④部门联动,加大秸秆禁烧力度。为保证禁烧工作取得实效,建立健全了多层次督查巡查监控网络,切实加大督查的力度和密度,最大限度和第一时间查究不足,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2013年全市开展巡查督查累计达273.57万人次。
同时,为了避免“输入性”烟雾成为成都市重要的污染源,成都市与德阳、绵阳、眉山、资阳4市还签订秸秆综合利用区域合作和禁烧联防联控工作协议,区域联防联控格局基本形成,成效明显[2]。
2.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其简单、便捷、成本低且无需贮藏和运输,农民容易接受[3]。该技术是发展持续高效农业的重要举措,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4]。目前,麦稻轮作田主要是采取秸秆覆蓋或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等方式;林果立体种植和间套种植田,实施秸秆整秆还田方式;利用高温发酵原理进行秸秆堆沤还田;秸秆养畜,过腹还田;利用催腐剂快速腐熟等方式。机械粉碎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手段,直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优化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作物增产。积极推广稻草覆盖大蒜、川芎、马铃薯、小麦、油菜等栽培技术,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等成熟技术,同时探索超高茬麦套稻秸秆全量还田栽培技术等保护性耕作方式。
2.3秸秆饲料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物粗饲料营养价值极低,必须进行加工处理。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是通过氨化、青贮、微贮等处理技术,增加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转化率,秸秆饲料化已成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途径,具有简单易行、省工省时等优点,如“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菇料还田”技术等。在秸秆资源富裕情况下,通过利用打捆等处理方式,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原料,运往阿坝州等地,支援当地畜牧业发展。
2.4秸秆基质秸秆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營养成分,而且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适合作多种食用菌的培养料[5]。充分利用金堂、大邑、青白江等地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基础,通过建立食用菌培养料集中处理中心,进行双孢蘑菇、香菇、平菇、草菇、姬菇、鸡腿菇等高档食用菌生产,发挥利用秸秆生产食用菌培养料的规模效益,提高转化率和食用菌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2.5工业原料和秸秆能源秸秆是高效的轻工、纺织和建材原料,主要用于造纸、保温砖,还有少量用于制餐盒、包装板、隔音板等。农作物秸秆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在农业中的开发与应用是秸秆气化和沼气工程,发展农村新能源。用作工业原料和秸秆能源特别适合成都市三圈层经济欠发展的自然村落,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农户为集中居住,生产生活用能需求急迫。秸秆通过热解气化将低值的秸秆资源转化为高值的燃气,提高了农村生活用能质量和效率,方便了农民群众生活,沼气是提供农村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是循环农业的纽带。除秸秆气化以外,还用来加工压块燃料、制取煤气。
2.6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购买秸秆粉碎机、打捆机等,在按国家政策给予补贴的基础上,成都市财政还追加补贴20%,青白江、新都、大邑等区(市)县在此基础上又再追加了10%的补贴。2013年,成都市市级财政安排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专项资金比2012年增长了2倍,加上区(市)县配套资金,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专项资金达9 445.64万元[6]。通过一系列“以用促禁”的政策措施,秸秆禁烧“水到渠成”。
3 成都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取得的主要成效
据统计,3013年全市共推广机械化粉碎还田5.4万hm2,比2012年增加了20%;在二、三圈层区(市)县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107个,示范面积达1.4万hm2,比2012年增加了50%;推广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面积35.3万hm2,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7]。大、小春秸秆禁烧期间,成都市未出现一次因焚烧秸秆而导致的大气污染,实现了“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预期目标,取得了秸秆禁烧工作历年来最好成效。
4 成都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4.1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技术难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要着眼于低成本就地利用原则。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时,有的技术还不太成熟,如机械化秸秆还田与农机、农艺不配套;秸秆气化、秸秆肥料、秸秆饲料、秸秆建材等还受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的制约;丘陵、山区地区缺乏适应小地块、便于操作、成本低廉的还田、打捆机具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要鼓励和支持在蓉的15家农业、农机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积极研制和开发易被农民接受的新型秸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开拓秸秆利用新途径,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4.2大力推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践证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大力探索多元化的土地流转方式,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业主租赁经营、“大园区+小业主”、“两股一改”七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要重点推广以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以农产品公共品牌服务、农业“专家大院”科技服务、“农业服务超市”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崇州“1+4”模式,推动农作物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社会化,从源头上根本解决秸秆的综合利用。
4.3积极探索和建立秸秆收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秸秆收集贮运体系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秸秆具有体积蓬松、量大、分散、季节性强、收购时间短等特点,因此秸秆的收集、贮运难度大。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秸秆收贮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以企业为龙头的秸秆收购、粉碎、打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秸秆贮存基地,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助推成都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鹏.合肥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11-112.
[2] 刘裕国.成都.试破秸秆秆焚难题[N].人民日报,2013-06-26.
[3] 熊道龙,张济国,胡政权,等.黄冈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其综合利用途径[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1):4370-4372.
[4] 左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之瓶颈与对策[J].植物医生,2010,23(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