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霞
摘 要: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可很长时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不平衡倾向,导致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所欠缺。从课堂训练这个角度进行细致阐述,提出了在教学中对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些可行性做法。
关键词:课堂;口语;兴趣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写、轻说的不平衡倾向,致使小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课堂是学生能力形成的主要基地,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增强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意识,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时机,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敢于表达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因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能高高在上,要利用和蔼可亲的态势语鼓励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要随意冷漠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其次,要逐步引导学生调整心理状态,打破自我封闭。有些学生在课间和同学谈得热火朝天,在课堂上却“默默无闻”;有些学生在熟悉的场合畅所欲言,陌生的场合却唯唯诺诺。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延伸语场,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这是从外因入手。从学生主观上来说,应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以标准答案约束学生。因为每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让学生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
二、创设学生表达的平台,训练学生能表达
激励学生敢于表达,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应用多种手段,创设恰当情境,为学生提供训练表达能力的机会和场所,使他们能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得到训练和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应用程度的影响。如果学生没有“学以致用”的体验,就会慢慢失去尝试表达的动力。如,在教学《苏武牧羊》一课时,在对诗歌背景、大意有了大概了解后,提出了一个拓展性问题:“你们对苏武怎样评价?”有的学生说:“苏武誓死效忠自己的朝廷,不背叛自己的民族,是一位英雄。”有的学生则说:“我觉得苏武在匈奴呆了十九年,把时间都浪费了。”有的学生甚至说:“现在我们和匈奴都成为一家人了,苏武怎么那么傻啊?”……可见,有些学生并不是口语表达天生就有缺陷,而是看教师是不是给了他们有话可说的机会。在课堂上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主动接受者,甚至是发掘者,经历掌握知识的过程,享受掌握知识的乐趣,让其主动发挥,多给训练表达能力的机会。
三、教給学生表达的技巧,促使学生会表达
“会说”是我们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终极目标。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广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要求有些过高,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用最完美、最贴切的方式表达出来。口语表达的技巧有很多,我认为小学生在口语表达的技巧方面应以“语音、语调的变化”和“语速的掌握”为重点。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意的变化,而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效果关系密切。这些技巧的训练都需要教师在课文朗读过程中加以侧重,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采用亲自范读或者播放录音的方式让学生反复体会、不断练习。如,朗诵《我站在铁索桥上》时,第一小节“我站在铁索桥上,桥身在轻轻地摇晃”一句就要抓住“轻轻地”,读出轻缓的语气,把听者引入无限的遐想中;而第二小节“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则要抓住“高举”“迎着”“攀着”等动词,运用高昂的语气,读出英雄的大无畏气概。当学生在朗读时掌握了这些技巧,那他们在自己口语表达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将这些技巧运用起来,达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目标。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只要我们转变教学中的一些旧思想、旧手段,解除以往教学中束缚我们手脚的绳索,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抓住有利时机,创造一切机会,拓宽培养平台,采用多种途径,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就一定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小学语文教师,2003(09).
[2]刘仁增.多管齐下,促进口语交际的有效互动.小学语文教师,2003(04).
[3]覃亮生.谈谈口语教学.小学语文教师,2003(11).
(作者单位 甘肃省高台县西街小学)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