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杰
【摘要】目的:对产程中的产妇进行心理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以减少不良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分娩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等。结果: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胎吸助产率等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的目的。
【关键词】孕产妇;分娩;心理分析;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0-02
绝大多数的产妇在分娩中会产生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的存在往往会影响产妇生产的进展,导致难产的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增高。同时,也会相应地加大新生儿的窒息率和孕妇的产后出血率。所以,为减少不良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选择2010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分娩孕妇200例进行心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013年期间来院就诊的孕妇200例,年龄22~43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0例;对试验组孕妇的心理状况及精神状态进行详细地调查、记录,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不同的心理治疗,对照组按常规的产程观察方法进行护理,然后将各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等进行详细记录[1]。
1.2 心理分析
1.2.1紧张恐惧的心理 由于临产前产妇的心理十分复杂,对分娩过程本身是否安全也很紧张,有的初产妇对分娩過程不太了解,对宫缩疼痛不能忍受,加上环境陌生,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大喊大叫,消耗过多的体力能量,造成宫缩乏力,产程过长,或缺氧,血压升高,甚至危及母婴生命。
1.2.2 烦躁不安的心理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产妇在忍受阵发性宫缩疼痛的同时,一方面期待着尽快结束分娩,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否平安顺利的分娩,感到忧心忡忡和烦躁不安。
1.2.3 担心、不信任心理
目前提倡优生优育,绝大多数妇女终生只分娩一次,他们担心分娩过程中母儿是否安全,医务人员是否有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担心发生难产及产后大出血。
1.3 心理护理
产妇的情绪稳定,精神放松,体力充足,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2]。根据产妇不同的心态及分娩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首先,医务人员要仪表端庄,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巧柔和,像亲人一样关心、体贴产妇。保持产房空气新鲜,护理过程中做到“四轻”,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1.3.1第一产程心理护理 助产人员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对吵闹不安的产妇,要更加热情,细心,耐心地照护和安慰,并激发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指导做深呼吸,指导或帮助按摩下腹部及腰骶部,以减轻症状,避免过多地消耗体力。鼓励产妇利用宫缩的间歇时间,少量多次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饮水,以保证分娩时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若助产人员以理解的态度做好周全的服务,如擦汗、喂水、抚摸等,产妇就会消除恐惧心理,树立坚定信念,配合医护人员,安全进入第二产程。
1.3.2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助产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不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与解释,给产妇安全的感觉,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和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至娩出。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安静休息,等待下次宫缩时再做屏气。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使产妇对我们更加信赖。以取得密切配合,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1.3.3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胎儿娩出后,可引起情绪激动,表现为沮丧或兴奋,这两种情况可直接通过大脑皮层,影响其对子宫收缩的调节,导致宫缩乏力而大出血。此期,一方面给予子宫收缩剂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安慰,嘱其不要过分激动,从而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和经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分娩期心理干预助产,明显增强了产妇对分娩的认识,使其对分娩的恐惧感降低,减轻其焦虑,紧张等心理情绪,使其在产程中积极配合,从而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了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量显着减少,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更重要的是分娩期心理干预助产,使孕妇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我院产科的形象,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范 玲,黄醒华.对孕产妇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产医学杂志200l,4(3):185.
[2] 杜秋兰,余南萍.产程中产妇的心理护理[J].东南国防医药,2006,8(5):38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