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了研究内源甾体雌激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特征。[方法] 以17β-雌二醇为对象,采用模拟土柱开展淋滤试验。[结果] 表层土壤雌二醇在淋滤过程向深层土壤迁移,土壤有机质对雌二醇的迁移具有迟滞作用;当滤速为0.05 L/(s·m2)、雌二醇添加量为1.25 mg、淋滤时间为200 min时,砂性土壤和黏性土壤中(距顶层土壤1.0 m)雌二醇的残留浓度分别为0.06和0.18 mg/kg;淋滤液中的腐植酸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发生竞争吸附,对E2的迁移起促进作用;而淋滤液中的无机盐(KCl)因促进土壤对E2的吸附,使得雌二醇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能减弱。[结论] 该研究可为土壤环境中雌激素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17β-雌二醇;迁移特征;腐植酸;无机离子
中图分类号S15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4-01052-04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1040606Q32);南京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CRRF11014)。
作者简介吴乔龙(1988-),男,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畜禽废弃物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迁移机制。
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E2)是典型的内源甾体雌激素,广泛存在于畜禽养殖行业的废弃物中[1-2]。水体中微量的雌激素即可导致雄鱼的雌性化,诱发隐睾症、乳腺癌等[3-4]。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雌激素污染已经引起广泛关注[5-6]。土壤中雌激素残留对环境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已有较多报道[7],但对雌激素进入环境后在土壤中的迁移研究还不多。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雌激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特性,探寻影响雌激素迁移特性的主要因素,对雌激素污染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土壤选用2份土壤样品,分别取自安徽省合肥市不同地区。取适量表层土(0~20 cm),人工剔除石子、杂草、树叶等杂物,在自然条件下风干、粉碎,再过孔径为1.00 mm标准筛,然后测定理化性质(表1)。根据美国农业部土壤分类法,2份土样分别属于砂土类的砂土和黏土类的粉砂质黏土,以下分别简称为砂土和黏土。
1.2 方法
1.2.1 淋滤试验装置。淋滤试验装置主要由进样泵、淋滤土柱、喷淋头及配套管道阀门等组成,如图1所示。在玻璃柱中填充土壤制成淋滤柱,柱高100 cm,内径5 cm,在淋滤柱底部开设水样取样口,沿淋滤柱侧面开设土样取样口。在淋滤柱底部填充5 cm厚承托层(鹅卵石),其上填充供试土壤。在填充土柱时,按容重来填充以保持各土柱一致,尽量使其均匀严实。在土柱填充完毕后,用去离子水预先淋洗土柱,然后静置2 d,开展淋滤试验。
1.2.2 不同条件对E2迁移性能的影响。
1.2.2.1 不同初始浓度对E2迁移过程的影响。通过在土柱顶部均匀喷洒一定体积E2储备液(E2添加量1.0~5.0 mg),然后采用蠕动泵以0.1 ml/s的流速(滤速0.05 L/(s·m2))向土柱内均匀淋洒去离子水,分别在20、40、60、80、100、120、140、160、180和200 min收集土柱底部淋出液,测定E2的浓度。在土柱淋滤试验结束后,从土柱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中E2的浓度。为了确保均匀性,每次样品采集和测试均设3个平行。
1.2.2.2 腐植酸对E2迁移过程的影响。通过在土柱顶部均匀喷洒一定体积E2储备液(E2添加量3.75 mg),然后采用蠕动进样,以0.1 ml/s的流速向土柱内均匀淋洒腐植酸水溶液(腐植酸浓度1.0~10.0 mg/L)。依据不同初始浓度对E2迁移过程影响的方法采集滤出液和土样,测定E2浓度。
1.2.2.3 离子强度对E2迁移过程的影响。通过在土柱顶部均匀喷洒一定体积E2储备液(E2添加量3.75 mg),然后采用蠕动进样,以0.1 ml/s的流速向土柱内均匀淋洒KCl水溶液(KCl浓度0.02~0.10 mg/L)。依据不同初始浓度对E2迁移过程的影响的方法采集滤出液和土样,测定E2浓度。
1.2.3 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1.2.3.1 淋出液中E2的测定。取淋出液5 ml,以11 000 g离心8 min,采用HPLC,分析样品中E2的浓度。色谱条件:C18反向色谱柱(150.0×4.6 mm),柱温25 ℃;流动相:V(乙腈)∶V(水)=50∶5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紫外检测器波长205 nm。
1.2.3.2 土壤中E2的测定。参照Xuan等[8]的方法,分析土壤中E2的含量。称取5.0 g土壤样品,加入5.0 g无水Na2SO4和10.0 ml丙酮。在往复式振荡机上振荡5 min,然后11 000 g离心10 min。离心结束后,倒出上清液,然后重复萃取、离心步骤(共3次),合并上清液,以轻柔N2吹干,然后加入1.0 ml甲醇,超声提取5 min,以15 000 g离心5 min,采用淋出液中E2的测定方法测定上清液中E2浓度。采用加标法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当加标量为0.1~2.0 μg/g 时,该方法的回收率为92.2%~97.1%。
1.2.3.3 其他指标分析方法。其他指标的分析均参照标准方法进行。其中,土壤pH采用蒸馏水浸提-电极法测定,含水率采用重量法测定,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E2投加量及土壤性质对迁移过程的影响由图2可知,在砂土和黏土2种土柱淋溶过程中,在底部淋出液中均检测到E2。E2的投加量越高,淋出液中E2的浓度越高。在砂土柱淋出液中,在20 min左右检测到E2,而黏土柱淋出液在40 min左右检测到E2。可见,砂性土壤中E2的淋溶迁移性强于黏性土。在淋滤初期,在砂土土柱和黏土土柱的淋滤液中,E2浓度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在60和80 min时达最大值,分别为1.96和3.02 mg/L(E2添加量为1.25 mg)。随后,淋出液中E2浓度随淋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直至试验结束(200 min),黏土柱的淋出液中E2的浓度仍较高(当E2添加量为1.25 mg时,滤液中E2的残留浓度0.96 mg/L),而砂土柱的淋出液中E2的浓度为0.11 mg/L。
由圖3可知,在淋滤试验结束后(200 min),E2投加量与土柱中E2的残留浓度呈正相关。土柱不同深度处均检测到E2,残留浓度随土柱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不同种类的土壤对E2淋滤迁移的迟滞能力差异较显著,砂土土柱中E2残留浓度比黏土土柱低,分别为0.06和0.18 mg/kg(E2添加量1.25 mg)。这是因为E2在土壤中的淋溶向下迁移能力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很大关系[9-10]。
注:A.砂土;B.黏土。
3结论
(1)表层土壤中的E2在模拟淋滤过程向土壤深层迁移,砂性土壤中E2的迁移性能强于黏性土壤。
(2)土壤中的腐植酸因竞争吸附作用,对E2的迁移起促进作用。
(3)无机盐(KCl)使得土壤表面的疏水电位增多,促进土壤对E2的吸附,从而使得E2在土壤的迁移性能减弱。
参考文献
[1] CHEN Q,SHI J,LIU X,et al. Simulation of estrogen transport and behavior in laboratory soil columns using a cellular automata model[J]. J Contam Hydrol,2012,146: 51-62.
[2] 李艳霞,韩伟,林春野,等. 畜禽养殖过程中雌激素的排放及其环境行为[J]. 生态学报,2010,30(4):1058-1065.
[3] 吴世闽,贾瑷,彭辉,等. 辽东湾海水中甾体雌激素的检测及生态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1):1904-1909.
[4] SCHULTZ M M,MINARIK T A,MARTINOVICWEIGELT D,et al. Environmental estrogens in an urban aquatic ecosystem:II. Biological effects[J]. Environ Int,2013,61:138-149.
[5] KUMAR A K,MOHAN S V. Removal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endocrine disrupting estrogens by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 as adsorbent:kinetic and mechanistic evaluation[J]. Sep Purif Technol,2012,87:22-30.
[6] 周海东,黄霞,王晓琳,等. 两种工艺对污水再生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8):816-821.
[7] SOTO A M,JANINE M C,NANCY V P,et al. Androgenic and estrogenic activity in water bodies receiving cattle feedlot effluent in Eastern Nebraska,USA[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4,112(3):346-352.
[8] XUAN R,BLASSENGALE A A,WANG Q.Degradation of estrogenic hormones in a silt loam soil[J]. J Agric Food Chem,2008,56(19):9152-9158.
[9] CASEY F X M,HAKK H,SIMUNEK J,et al. Fate and transport of testosterone in agricultural soils[J]. Environ Sci Technol,2004,38(3):790-798.
[10] THOMPSON M L,CASEY F X M,KHAN E,et al. Occurrence and pathways of manureborne 17βestradiol in vadose zone water[J]. Chemosphere,2009,76(4):472-479.
[11] LEE J H,ZHOU J L,KIM S D. Effects of biodegradation and sorption by humic acid on the estrogenicity of 17βestradiol[J]. Chemosphere,2011,85(8):1383-1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