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原
王春生
王春生: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人物画、花鸟画与书法,艺术境界超逸深邃,作品清新拙雅,跨迈流俗。近年来应邀在青岛、广州、台湾、澳门、巴黎等地九次举办个人画展,被称为实力派中国画名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国际性美术大展,并多次获奖。上海电视台、山西省电视台分别以片名《流连在王春生国画作品之中》与《静悟沉思》专题介绍其中国画艺术。多家专业期刊杂志专题评论其画风。出版的专著、画册有《中国画表现形式探求》《王春生中国画作品选集》《人物名家—王春生》《荣宝斋画谱-王春生花鸟》等,多篇专业论文及百件作品发表在国家级美术期刊上。
女画家王春生擅长人物画和花鸟画,尤其是她的花鸟画,既继承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工致精细,又蕴含了文人写意的韵味气息。她的花鸟画兼工兼写,工笔与写意水乳交融,艺术境界超逸深邃,作品清新拙雅,跨迈流俗。
王春生笔下的花鸟画,清淡雅致,色彩微妙,非常讲究画面中的色彩对比和所描摹对象的相互渲染衬托,不管是鸿篇巨制,还是精致小品,她都非常用心的布局营造,往往看似轻描淡写的几笔,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她笔下的藤萝和小鸟,动静之间,色彩之间,都充满了对比,也构成了和谐。而描绘梅花和鸟的画面,也是异曲同工。在这些花鸟画创作上,她运用传统的艺术语言,传达了她对于世界万物的理解与感受,并渲染出属于她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
王春生的画追求韵味。她的花鸟画和人物画一样,写尽了她宁静外表下的内心波澜,忧郁的情感凝结在哀而不怨的眼光里,无语的忧伤笼罩在艳而不俗的华丽氛围里,盛开的荷花寄托着尘世的情缘,少妇的琴声里诉说着古老而年轻的故事。这个故事属于昨天,也属于画家对滚滚红尘的感悟,就像张爱玲对人生的感叹,所谓人生就是华丽衣袍下的虱子。
王春生的画追求唯美。花香鸟语本就属于女性的细腻和柔顺,但王春生在阴柔的细腻里又融合了硬朗的属于北方风雪的豪气,仿佛江南的绵绵春雨被一阵来自塞外的烈风掺进了飘飘雪片。她的花鸟画在工笔中往往雕琢着写意,在看似随意地晕染中透露着女性的灵巧。譬如《荷韵》,拥挤喧哗的艳荷里捧出了累累果实,花阵中两只戏逐的小鸟打破了荷塘的寂静,没有秋色的凄凉,有着是对生命的歌咏,但却又有着一丝无奈和困惑——是徐志摩的诗句: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
王春生的画追求意境。她探求的是中国画的“静气”,在她的眼里,作画的过程也犹如佛家的参禅,“静观妙悟”是画家与自然界和谐的心灵之约——作品是画家心灵的再现。她的画应了这种源自老庄的“静气”,便多了一份自然和含蓄,画面上也往往弥漫一种清静无为的超然精神。譬如她笔下的牡丹洗涤了富贵,显现的是宁静,她反复吟咏的荷莲脱尽了孤芳自赏的“忧怨”,增添了人生的情趣。
王春生的画追求感觉。在随意的感觉中,她描绘的是淡远的心境和瞬间即逝的永恒,如《梦艳春趣》、《秋林》等等。她的画既有“色墨酣畅、明快淋漓、笔墨奇纵却疏淡精匀”的岭南画派的影子,又有林风眠彩墨画风的影响。她在浓抹淡描的彩墨世界里构筑的是属于自我“唯美”的心灵家园。
王春生在中国画的创作上勇于探索实践,将传统绘画技法与生活真情体验和现代美学思想融为一体。她的画作洁净清雅、秀逸淡远。特别是花鸟画,讴歌了大自然变幻瑰丽的造化之美,抒发了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和情感。
王春生的花鸟画也犹如她自身的精神写照,作为一位女画家,她身上带有传统的矜持与文静的修养。但在她谦和的创作下,又包涵着大气与坚毅的品质,宁静的外表蕴藏着生命的激情和波涛。
王春生的花鸟画还兼有北方与南方两种文化的熏陶,作为“文革”结束、新时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美术大学生,她先是考取了山西大学艺术学院。本科毕业后,又南下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黄土文化的滋养,岭南气韵的润泽,不同自然人文风土融汇出的对艺术哲理的感悟,给了她丰富的养料,也造就了她独特的绘画风格。用她自己的话说,中国画是民族艺术,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画家的责任和任务,优秀的作品是需要中国文化的滋养,需要深奥的哲理和理论指导。社会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在提高,作为一名画家必须不断的探索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一个人的修养会通过艺术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是画家做人修养的再现。因此,王春生在教学中常说到“作画必先做人,做一个真实、正直、善良的人。”
王春生的作品讲究文学性,与其说她在画画,不如说她在与画“对话”。她的每一幅画似乎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故事,倾诉着她的情、她的意、她的歌、她的韵、她的哭、她的笑……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故事、一首诗,静静地表述着她自己的世界,美好、宁静、超脱、淡泊……使赏画的人,不仅可以欣赏到赏心悦目的画作,还可以从画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她在创作的过程中保持着一颗真诚的心,给人一种真切的感受,所以画作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纯粹的美,有时会发人深省,让人沉醉在笔墨流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