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红楼金玉其饰

2014-04-29 21:01李丽莉
文化月刊·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石青金线贾宝玉

李丽莉

《红楼梦》里的人物服饰绝非泛泛之笔,除了点明人物身份外,更是渲染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对人物塑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凡是能显示出清代特征的地方,都有意往假里写。比如北静王的服饰,便借鉴了戏曲的元素,用银翅王帽、蟒袍玉带取代了顶戴花翎、朝珠袍褂。元妃省亲,贾母、王夫人也只是以“按品大妆”带过,贾赦、贾珍等人则写“换了朝服”,不详细写。但具体到重要人物,服饰描写是不可以一笔带过的。像贾宝玉这种豪门公子,既不可写成八旗贵公子的样子,也不能完全按照明代王孙的装束来写,因此贾宝玉的穿戴便充满了各种服饰元素。

先看第三回贾宝玉首次出场的装束:“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箭袖是贾宝玉经常穿的服装,除了这里出现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还有“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八回)、“白蟒箭袖”(第十五回)、“大红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箭袖就是俗称的“马蹄袖”,袖身狭窄,袖端头为斜面,袖口面较长,呈弧形,可覆住手背,既不影响骑射还可以保暖。箭袖在明代已经出现,但还不算常服,主要用于骑马射猎诸事。清王朝从马上得天下,早期的统治者力主不废骑射,八旗子弟大都弓马娴熟,因此将箭袖用于礼服,成为清代男装的典型样式。

当时不论织锦、刺绣、刻丝,用金银线的极多,金线均真金所制,将金捣成比纸还薄的金箔,然后用极细的丝线加一点粘合剂,把金箔搓在丝线上,便成了真金线。宝玉这里穿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就是指用二色金线绣的百蝶穿花图案。金线绣花,可以用金线像一般彩线那样扎花。另外就是把金线一圈圈地盘成花纹,用丝线把金线钉在衣料上,要用黄、红、白丝线来钉,颜色视金线之深浅,甚至有白色的银线,这就是“盘金”。史湘云穿的“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

小袖掩衿银鼠短袄”用的就是这种制作方法。而成品的颜色有深浅,即“二色金”,也就是既有金线也有银线。同样,薛宝钗在第八回穿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亦是用金银线在紫玫瑰花色的衣料上绣以纹饰。贾宝玉这件衣服上的百蝶穿花图案在乾隆年间颇为流行,王熙凤在第三回穿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用的也是百蝶穿花的图案。这里的“缕金”是一条条图案用金线绣出,或者在彩线周围加金线边。另外,提到金线的还有第四十五回贾宝玉穿的“掐金满绣的棉纱袜子”以及第四十九回林黛玉穿的“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这里的“掐金”是用彩色碎绸缎剪成花朵,贴在料子上,挖去的地方上衬以金箔,再用丝线钉牢,而全用金箔金线贴在料子上钉牢的叫做“平金”。黛玉的羊皮小靴偏红色,用金线绣成云朵图案,再饰以金箔,色彩明艳,非常好看。

一袍一褂是典型的滿人装束,贾宝玉罩在箭袖外的“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是用福建漳州、泉州等地仿日本所作的缎子制作的褂子,故称“倭缎”。倭缎在当时只被贵族使用,与平民无缘。据《大清会典》记载,江宁织造局每年织倭缎六百匹,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和父辈的曹頫均担任过江宁织造一职,其对倭缎自然熟知。在清代,衣面上的颜色除了黄色外,以石青色最为贵重。喜爱排场的王熙凤有很多服饰都是石青色,初次出场就穿了一件“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穿着一件“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后来还送了袭人一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贾宝玉冬日去袭人家,穿了一件“石青貂裘排穗褂”,即石青色的貂裘褂子。所谓八团,是在衣面上缂丝或绣成的八个彩团,据清末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八团的位置是:“前后胸各一,左右角各一,前后襟各二。”起花就是这“八团”凸出衣面;排穗,衣服下缘排缀的穗子。这绣有“八团”图案的排穗褂是清代贵族的典型礼服。

《红楼梦》第十九回写贾宝玉瞒着众人去袭人家,袭人见他穿着“大红金蟒狐腋箭袖,外罩石青貂鼠排穗褂”,这是清代标准官服一袍一褂的瘦袖袍和貂褂,只不过貂褂未反穿,而箭袖上绣了大红金蟒而已。事实上,这里的“大红金蟒”也是戏装,日常生活中是不能乱穿蟒衣的。一般而言,清代贵族穿袍、褂的正装官服多用于上朝、入衙、接见僚属和拜会上级。而穿蟒衣则要更大的喜事,在清代,太后、皇帝过生日要穿七天蟒衣,大官僚家族办喜庆事,如娶亲、庆老寿等也要穿。蟒衣三品以上九蟒四爪、四品以下八蟒、七品以下五蟒,用彩绣、平金、缂丝,下摆是丽水(又名立水)图案。因此,像贾宝玉那样动辄就是“大红金蟒狐腋箭袖”、“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从贾宝玉的衣着,我们不难看出《红楼梦》对人物服装的描写夹杂了明清两代的特点,曹雪芹有意模糊人物的时代属性,在服饰上可谓是大费苦心。虽然贾宝玉的服装打扮比较多元,真假相间。但《红楼梦》里的女装则相对真实,因为明清两代的男装虽然迥异,清初的女装则跟前代差别不大。清初规定,男子一律改装,女子则不必,因此清代初期和中期时,汉人女子可以不着旗装,旗人女子也可以穿汉装。女子的装扮沿袭了明代的传统,虽然各个时期流行的款型样式有异,但不像男装那样截然不同。

以王熙凤出场时穿的正装为例:“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段文字耀人眼目,直把一个“恍若神仙妃子”的凤辣子写得滴水不漏。王熙凤的服装主要有袄、褂和裙,这也是明清女子装束的主要样式。褂是套在袄外的,原则上讲,穿外褂时看不到里面的袄。曹雪芹写女子装束则总是褂、袄并提,这是因为外褂可以随时脱去,只穿袄也不算失礼。“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的缕金技术和百蝶穿花图案在前文已介绍过,这里的“褃”就是腰身的部分,窄褃就是小腰身,裁剪时要挖进弧度,这样在穿着的时候就能显出女性的腰肢体态。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穿的是“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她的袄也是窄褃,但又加了“小袖”、“掩衿”、“短”三个特征。王熙凤的袄当属普通的大襟样式,胸前中缝右面一块由领、肩斜下来,直到腋下扣钮绊。“掩衿”(亦作“掩襟”)则不然,由肩以下直线下来,正面可以看到钮绊,这是一种女孩子穿的俏皮样式,符合史湘云的性格。另外,湘云的袄加了个“短”字说明她的袄长度在胯骨上。王熙凤的袄则是一般长度,衣摆在胯骨下,腰上系裙,袄的下摆便很服帖自然地盖在裙上。史湘云的短袄就没有这个便利,因此书中写她:“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按,这也是戏曲化的刀马旦装束,干净利落,颇有侠气,因此众人笑她“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王熙凤穿的“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是石青彩色刻丝衣面、银鼠皮衣里的外衣。刻丝即缂丝,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丝织工艺,始于隋唐,盛于宋。织法是用半熟的蚕丝作经线,彩色熟丝作纬线织成各种花纹,正反如一。书中提到的刻丝类衣服较多,如袭人的“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这“百子”的图案就是石榴,取其多籽(“子”)之意,符合袭人的身份和性格。关于褂子,书中还提到了另一种样式,第八回写贾宝玉去探望薛宝钗,从宝玉眼中看薛宝钗穿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薛宝钗的服饰既不像王熙凤那样花纹繁复、富丽堂皇,也不像史湘云那样干净利落,更不像袭人那样偏于世俗,而是素净淡雅,符合“冷美人”端庄的性格。这里的“比肩褂”比清代的马褂略长,类似半袖衫,银鼠比肩褂是元代的一种皮衣,俗称“襻子答忽(搭护)”,《元史·舆服志》记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

王熙凤曾不无自豪地介绍自己家的显赫背景:“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由于王家的这种身份,王熙凤比其他人更多地接触到了外国的物品,比如她给大观园姐妹们送的暹罗进贡的茶。而作者在她服饰上也突出了一个“洋”字,“洋缎窄褃袄”、“翡翠撒花洋绉裙”等,这“洋绉裙”的“绉”是用拈丝作经,两种不同拈向的拈丝作纬,以平纹组织织成的丝织物。质地较薄,表面呈绉缩状。“洋绉”便是舶来的绉制品。撒花图案亦是乾隆年间的流行花纹。贾宝玉家居穿的“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和王熙凤另一件“桃红撒花袄”都是这种纹饰。《红楼梦》写裙子极多,种类各异。除了这里提到的洋绉裙外,还有皮裙(王熙凤穿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棉裙(薛宝钗的“葱黄绫棉裙”、“葱绿盘金彩绣棉裙”),以及普通的单裙(袭人的“水绿裙子”和香菱的“石榴裙”)等。这其中,香菱的石榴裙是自唐代起便盛行的一种裙子,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因此,宝玉看见香菱的石榴裙拖在泥里后才惊叹:“可惜这石榴红绫最不经染。”唐人万楚在《五月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猜你喜欢
石青金线贾宝玉
埋下一根神奇的金线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花叶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金线莲中6种成分
雀舌
金线莲抗肿瘤活性部位的体外筛选及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
雀舌
雀舌
试论贾宝玉待花袭人“与别个不同”的原因
李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