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凤琨
摘 要:近年,大学生感恩意识匮乏的事件频繁发生,虽然许多教育工作者逐渐重视感恩教育,并对其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整体实效性仍不够理想,学者们对感恩意识的影响因素的探讨还不够深入。调查发现,父母职业是影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因素,年级、性别、生源、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等因素对感恩问卷得分影响不太显著。
关键词:感恩;感戴;大学生;影响因素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羊跪乳,鸦反哺”“知恩图报”等明训,然而,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匮乏的例子频现报端。近年,许多伦理学者、教育工作者对感恩教育愈加重视。学者们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有不少学者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感恩现状进行过调查,但多数都局限于对现象的描述及原因的分析,而对实证数据的分析和探讨较少。一些研究者也进行了少量实证研究,但是整体教育实效仍欠佳。鉴于此,笔者拟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分析不同人口学变量被试的感恩意识现状,进而探讨感恩意识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更有效的感恩教育提供参考。
一、调查工具与对象
1.调查问卷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该研究所采用的问卷是马云献编制、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修订版(RCSGQ)。问卷以 McCullough 等人关于感恩四层面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对国内大学生的访谈结果,拟定出 14 个预测项目,分为4个分量表:强度、频度、密度和广度。强度是指经历同样的正性事件后,个体体验到感激情感的强烈程度;频度是指同样时间范围内个体体验到感恩的次数;广度是指特定时间内使个体体验到感恩的生活事件的数量;密度是指当个体面对某次积极结果时会对多少人感到感谢。量表总分与各分量表的 alpha 系数在 0.595-0.854 之间,分半信度为 0.893,构想效度、内容效度达到了统计学要求,说明该量表的同质性良好,信效度均达到了测量学标准,可以作为正式施测的工具。另外,为了防止被试作假,加入了MMPI中测谎题2个,共16个项目。
另外,调查对象还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如性别、年级、系别、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收入等。使用问卷收集到数据后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横向对比研究,将要采用独立样本的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数据处理。
2.调查对象
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南大学各年级中随机整群抽样250人,剔除无效问卷,最后剩余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80%。其中男生84人,女生107人,不详9人;一年级126人,二年级31人,三年级30人,不详13人。
二、研究结果
1.不同生源大学生感恩问卷得分差异
首先,我们要关注不同生源的学生感恩意识差异。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我们得到以下结果:农村出生的大学生(106人,总均值55.71)略高于城市出生的大学生(77人,总均值53.96),但是这种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值为1.790,显著程度p为0.075)。在频度分量表上农村大学生得分(均值11.15)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均值10.38),T值为2.207,显著程度p为0.029。说明农村大学生每天经历的感动更频繁,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
2.父母职业对学生感恩问卷得分的影响
父亲职业的不同可能也影响孩子感恩意识的现状。为了验证此假设,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如下:父亲职业的差异在孩子感恩量表总均分、频度、广度上有显著差异。父亲不同职业总均分:工人(55人,均值53.91,标准差6.50)、农民(63人,均值57.56,标准差7.10)、知识分子(8人,均值57.00,标准差4.07)、干部(12人,均值54.00,标准差4.41),其他(20人,均值53.65,标准差6.43),总均分T值为2.887,显著程度p值为0.016。具体来看,其差异主要表现为:父亲为工人的孩子感恩总均分(55人,均值53.91,标准差6.50)、频度(均值10.43,标准差2.28)、广度(均值11.70,标准差2.22)极显著低于父亲为农民的孩子(显著程度p值<0.01),父亲为农民的孩子感恩频度(均值11.52,标准差2.25)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父亲的孩子;父亲为干部的孩子感恩广度(均值11.00,标准差2.34)得分显著低于父亲为农民的孩子(均值12.79,标准差2.15)。
同样,母亲的职业不同也可能使孩子感恩问卷得分存在差异,使用同样方法,我们发现:因母亲职业的不同,总均分有显著差异。经过LSD均值多重比较我们发现,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母亲为工人的孩子问卷总分显著低于母亲为农民的孩子;这种差异还具体体现在频度、广度、强度分量表上;母亲为其他职业的孩子感恩总分显著低于农民母亲的孩子,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密度分量表上。
3.其他
经过数据分析后还发现:父母职业存在交互作用;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系别和年级学生之间感恩问卷调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住校生与非住校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家长的学生感恩量表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虽然家庭收入水平最低的学生感恩总均分最高,家庭收入在1000~2000元的学生感恩得分最低,但是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感恩问卷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在这部分我们主要讨论家庭因素,即父母职业、生活环境、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对感恩问卷得分的影响。上述研究表明,在这些因素中,只有父母职业对孩子感恩得分有显著影响。
父亲职业的差异导致孩子在感恩量表总均分、频度、广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看,其差异主要表现为:父亲为工人的孩子感恩总均分、频度、广度极显著低于父亲为农民的孩子,父亲为农民的孩子感恩频度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父亲的孩子;父亲为干部的孩子感恩广度得分显著低于父亲为农民的孩子。母亲职业不同对孩子感恩问卷得分的影响基本上与父亲类似。父母亲职业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从此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职业的父母可能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进而影响其对人性的看法和为人处事的态度。所调查样本生源地的工厂大多效益不佳。工人大部分生活压力很大,面临的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他们很多人对人性和社会可能产生负面情绪。这种情绪进而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使孩子感恩意识淡薄。类似的还有干部家庭的孩子,这种家庭的孩子比农村孩子更加熟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对人与人之间的功利性有较多的认识。他们的人性观比起农村父母的家庭更加实际、功利,人与人之间那种朴素的友善情感明显减少了。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父母良好的知识修养、教育方式、看问题比较温和等原因而有较强的感恩意识。从这些结果也可以看出,家庭收入并不一定影响孩子的感恩意识。这也可以从下面家庭收入的研究结果中得到印证:不同家庭收入的学生感恩问卷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可见,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显著制约感恩意识。农村出生的大学生总均分略高于城市出生的大学生,但是这种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在频度分量表上农村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说明农村大学生每天经历的感动更频繁。总之,父母的职业显著影响孩子的感恩意识,家庭收入、生源地均不是显著影响因素。
从这些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收入不同带来的家庭消费水平、父母文化水平、教育方式不同等对孩子的感恩意识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目前孩子感恩意识的高低更多受父母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很多父母为了生活疲于奔命,早出晚归,晚上见到孩子丝毫不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喜怒哀乐,只会说“今天考试第几名?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在这种严重忽视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和性格成长的教育模式下,出现只知道要钱攀比消费的孩子不足为奇。因此,父母应该警觉到感恩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感恩意识。
不同系别学生感恩问卷调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住校生与非住校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感恩意识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感恩量表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这部分我们没有看到学校中专业、年级等学校教育对感恩的影响,在大部分学校仍没有开设感恩教育课程,更不要说是必修课程,虽然前段时间有学者呼吁把感恩教育列为必修课,但好像也没有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当代的大学教育绝大部分以专业知识、就业率为准绳,人文方面的教育虽然比起中学有重视,但是仍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
四、结语
本文的结论对今后开展感恩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父母职业影响孩子的感恩意识,说明父母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和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开展一定形式的感恩教育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如果深层的制约因素还未挖掘和利用,感恩教育效果仍将不尽如人意。进行感恩教育不能靠泛泛的说教,应该遵照心理规律,先矫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强化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社会的公平和秩序,才能真正取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丹.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感恩品质的干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马云献,扈岩.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5).
[3]董霞.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曾妍.团体归因训练对高职生感恩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3.责编:一 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