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的“法言法语”

2014-04-29 16:15人云
财经文摘 2014年4期
关键词:施政李氏宪政

人云

自2013年两会,李克强以国务院总理身份露面以来,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展现了一个法科专业出身的现代政治家素养。这位有着经济学博士和法学学士学历的共和国总理,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也鲜少在说话时引经据典,然而,正是透过一句句平实的大白话,他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施政理念。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一年前,李克强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自己的总理生涯,虽没有千言万语,但一个在宪法、法律框架下为人民谋福祉的政府跃然纸上。

李克强是一个“宪政派”

在一个有着悠久人治传统的国家,在一个执政党尚未走出列宁主义革命政党思维和逻辑的国家,它的政府首脑终于尝试交上了一份建设法治国家的承诺,这样的开端本身就是令人欣慰的。与前任屡屡在各个场合痛心疾首地大谈政治体制改革不同,新总理李克强自上任以来似乎很少提及这个容易在大众中获得掌声的名词,相反,他认为,“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一年,他在改革的路上,也确确实实是行如其言。

尽管有学者指出,“对待政治人物,不能看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做什么”,然而,对一个现代政治家而言,不发表违背人类文明核心价值理念的言论应当是一个起码要求。很难想象一个排斥普世价值的中国官员能主导一场成功的改革,这也正是当年“五不搞”言论一经问世即遭到民间舆论调侃的主要原因。

“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可以说,这一“放”、一“交”和一“管”奠基了李克强及其新一届政府施政的主要特色。对于每一个稍具法科学养的人而言,一定不会对这样的表述感到陌生,很多年以来,国内法政学者所做主要工作就是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描绘和构建一个现代国家提供基座。李克强力推的“简政放权”不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吗?他的这种“小政府”思路正是人类优良政体运行的方向。

尽管今天的李克强碍于总理身份,没有在公开场合提过宪政,然则,透过他对中国接下来改革的种种阐释,可以断言,他绝对是一个“宪政”派。无论是前述“放”给市场、“交”给社會,还是他屡屡强调的“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权力要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行”,李克强削的是政府的权,割的是公职人员的腕,这不正是宪政学说所追求的“严格限制政府权力”吗?结合李克强在北大的求学背景,他的老师龚祥瑞可是当下法学界公认的宪政泰斗,而李在学校期间还翻译了丹宁勋爵的那本传世名著《法律的正当程序》。

李氏改革首先需要克服理念阻力

“经济放松,政治加紧”,对于邓小平主导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余英时给出了这样一个“八字评论”。不少朋友在《全面深化改革决定》颁布后,因其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篇幅有限,同样失望地认为所谓的深化改革不过是前30多年改革的升级版。窃以为,持此论者可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他们不知道改革到了今天,剩下的每一块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动的势必是以政府自身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奶酪,基于此,李克强才将“简政放权”作为自己上任一年及其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减少行政审批,为企业注册创造条件,“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能源、金融等领域”,似只谈经济改革,然而,这些事落到实处哪一件不是将“改革的刀子指向政府自身”,哪一件不涉及政治改革。李克强坦言,自己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其实,只要他所倡导的改革逐一演变成现实,释放的红利绝对不限于经济领域,因为,短期的削权和放权,指向的终将是长远的“还权于民”。

然而,李氏理想的改革路径又注定是阻力重重的,这阻力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利益阻力之外,它还需要克服深层次的理念阻力。如何说服执政党其他高层支持自己所主导的改革,如何避免改革被外界质疑为走邪路,如何摆脱理念与实权分离带来的书生治国困境,这都是摆在李氏面前的难题。

而所有难题的解决,自然是离不了他那位具有红色背景搭档的支持,可是,这位大哥真的能读懂李克强的“法言法语”吗?

猜你喜欢
施政李氏宪政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Human Soul Engineer 人类灵魂工程师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慕容皝施政措施浅析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tmospheric pulsemodulated radio-frequency glow discharge ignition characteristics assisted by a pulsed discharge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论晚清宪政运动与民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