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与 教学基本要求

2014-04-29 00:44王勇
数位时尚 2014年4期
关键词:基本要求大学英语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人们纷纷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上献计献策,然而从根本来讲,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让人难以取舍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应付英语考试已无法满足人们利用英语进行沟通交际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处于参差不齐的状况,人们虽有学好英语的美好愿望,无奈苦无良策,很多人也只好望洋兴叹。多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员纷纷献计献策,期望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取得进步和发展。笔者认为,要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要改革教育方式,改进评价方式,更要从根本出发,解决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原则

无论怎样改变教学方法,怎样改进评价方式,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坚持以外语教学理论和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手段来实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讲,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目的明确。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是教學计划制订、教学方法实施和评价方式开展的根本依据。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通过分析社会对英语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需要,制定适应社会需要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并验证该教学目标,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检查和反思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通过信息反馈监督和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

2.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全体。在教学目标设定中要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考虑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相关的多元因素。允许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主体参与在内的教学目标设定,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困难,使大学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3.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动态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关注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动态的,不能一成不变。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或者实现的程度如何,不应该只是通过整齐划一的考试来反映,而应该注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例如,课堂评价、课外活动记录、学生自我评估、互评、访谈、问卷、座谈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记录和反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积极参与的自评、互评等能加强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学习者,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设计自己的学习路线,从而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动力。这些内容可能无法体现在终结性的考试中,但是在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却起着重要参考价值。

4.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要考虑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智力因素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学目标的设定中应该还需考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甚至包含道德品质。常见的非智力因素有学习动机、习惯、方法等等。良好的动机为学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良好的习惯必然带来学习的高效率,适合的方法是取得学习进步的利器。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使用英语有效地开展信息交流,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要求反映了公共英语教学既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个人学习需要的特点。

新的教学要求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转变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学生的外语能力分为“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两个层次。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进行了明确的教学要求,然而这些知识的在海姆斯看来应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是一种语法能力,无法满足实际交际的需要。海姆斯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的可能性,语言的可行性,语言的适应性和语言的实施状况。交际能力是对语言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以往的公共英语教学重阅读不重交际,满足于对语言能力的初步掌握,而非语言运用的高级层面。

传统的外语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看成是教学的目的,并认为只要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就能自然而然地在实际的交际中加以应用。语言能力并不等于交际能力,语言知识并不等于语言运用。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虽然是两个概念,但两者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没有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有基础坚实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包含有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获得,而交际能力是在具体交际场合中将语言知识生成具体话语以完成交际活动的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任何交际过程都包含着一定的语言形式。而交际能力也包含着语言能力,是检验语言能力的基础。离开了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便是无根之木;离开了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又成了镜花水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教学有共性的要求,同时亦有针对二者不同特点的个性要求。教学要求指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放在重要的地位,扎实的基本功可以防止外语技能的明显缺陷。外语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语言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的知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交际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王延玲等.论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4(1):136~141

[3]李保强.教学目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反思[J].教育研究.2007(11):53~57

[4]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

[5]金艳.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评价与教学[J].中国外语教育.2008(3)

作者简介:王勇(1982—)男,山东济宁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基本要求大学英语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克服品牌设计障碍的基本要求及对策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