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泛化现象值得重视,具体表现为“三贴近”而泛泛取材、为“专题教学”而泛泛跟风、为“多媒体教学”而泛泛放映、为“学评教成绩”而泛泛管理等。泛思政理论课教学对思政理论课危害很大,这是教师教学不自信、对课程知识不自信的表现,必须引起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自觉自信等方式来加以矫正和改善。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泛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反思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是改进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前提。面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任务、新要求、新问题、新压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敢于正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如此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精益求精,从而不断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泛化现象值得重视,具体表现为“三贴近”而泛泛取材、为“专题教学”而泛泛跟风、为“多媒体教学”而泛泛放映、为“学评教成绩”而泛泛管理等现象。
一、为“三贴近”而泛泛取材
当前,我们强调思政理论课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这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提高实效、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关键。精深的理论因有丰富的案例充实而更生动,更能接地气。陈旧的案例,老调重弹,也是会让人听来生厌,所以现实教学中,老师也普遍习惯于结合身边、近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开展教学。然而,“三贴近”绝非简单赶时髦、凑热闹、盲目跟风,更不能彻底走向庸俗化、恶俗化。面对铺天盖地的追时事的教学现状,学生也普遍认为这种做法好。在某校组织的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情况的学生座谈会上,90%以上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做得好的地方是“教学内容贴近现实,能把当前发生的时政热点及时反到课堂教学中”。殊不知,这样的优点也是要认真予以反思的,有些也很难经得起推敲。任何一门思政理论课都有固定的章节内容,时政热点并不想当然或有必要引入课程知识的教学,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学生猎奇好新的需要,那么这是教学的本末倒置。退一步来讲,即便需要介绍引入,也应该由《形势与政策》以及《形势报告会》等载体去完成。尤其是像钓鱼岛事件、北非战争爆发、乌克兰冲突、马航飞机失事等大事件,一旦有大事件发生,思政理论课教师们会铺天盖地地讲、一窝蜂争先恐后地讲,甚至离开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很远。
二、为“专题教学”而泛泛跟风
思政理论课教学一般比较追求、乐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教改热情高,反应灵敏,投入快。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专题教学是思政课老师较为普遍使用的方法。通过专题教学,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抓住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核心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深度解读,以实现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比如说,在现阶段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老师们普遍以专题的形式讲解“老人跌倒扶不扶”、“全球性金融危机下是否救市”、“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等热点难点问题。专题教学不仅能实现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避免泛泛而谈,蜻蜓点水,而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老师还发动学生课后做专题,作为作业或考试任务来要求学生在课上讲专题。这种做法看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给学生套上了一个意义不大的枷锁。一些教师让学生上讲台讲的做法过于形式,实效非常低,往往是讲者无心,听者无趣,纯粹是為了应付完成任务。而且,我们了解到,多数学生也只是在网上随便下载、拼接一下PPT或什么资料,拿到教室里照本宣科念一遍罢了。在一定程度上看,教师是轻松了,但思政理论课的认同度、可信度却遭致损伤,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功能越发遭到鄙视和歧视。
三、为“多媒体教学”而泛泛放映
伴随信息网络化的大势发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思政理论课教学普遍将信息网络化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上课力求图文并茂,影像资料大量使用。几乎所有的课堂最起码也是PPT教学,只需轻点鼠标,内容就大块大块呈现,基本无需黑板和粉笔。为了提高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一般课堂上还鼓励或允许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料,而这种影视资料的选择,从专题纪录片到电影等,都有可能成为“多媒体”教学旗号下的教学内容。有些学生甚至还形成了上思政理论课就是多少要看一点电影的认识。笔者上课曾遇到这样的一个案例:大概上了一个月的时候,课间就有学生提醒道,“老师,你至今没有放电影”,令我愕然无语。我们说,思政理论课教学辅以多媒体影像资料是必要的,特别是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任何一个影像资料都应该密切结合教学内容而取的。教师不能漫无边际、不讲原则地牺牲思政理论课教学阵地的宝贵教学课时。即便要放,影像资料放映的时间、内容、与授课内容主题的衔接融合等都应该是极其慎重、严格和讲究的。某学生在该校思政网站上吐槽道:“高校的形势政策,真不是一般的无聊,说实话这大部分只是辅导员的老师也根本没有能上形势政策的实力,也就只是每次都上半节课点名,然后放放电影,再随便扯扯……”。把与主题毫无关系的影像资料用于课堂教学,无疑是应付课堂,应付学生,自毁形象。
四、为“学评教成绩”而泛泛管理
目前,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教打分,成了高校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督导行为,学评教自有其价值与功用,本无可厚非,但实施起来弊端也不少。尤其是对本身就被学生普遍贴上“无用”、“无聊”标签的思政理论课而言,学评教无疑成了教师的心口之痛,保住学评教成绩成了思政理论课教学普遍关心、投入心思最多的头等大事。学评教事实上也成了学生掣肘老师的尚方宝剑。因为公共课不像专业课那么重要,加之“知识不硬”,教材道理是“万金油”,听不听、听多听少一般不会影响到学分。在思政理论课上,学生翘课、迟到、上课睡觉等现象早已习以为常,大家见怪不怪了。而通过点名、提出课堂常规要求来“挟制”学生的老师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需要从而博得一点好感,多半是慎用课堂纪律管理,对学生迟到、旷课的行为听之任之。
五、结语:反思与对策
泛思政理论课教学对思政理论课危害很大,这是教师教学不自信、对课程知识不自信的表现。对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无疑是雪上加霜,助长了“思政理论课不重要”、“思政理论课知识不专”等不当认识。其一,学校要加强教学常规制度建设。改善泛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现状,不能简单从单个的任课教师要求入手,而应该是从学校层面或教学组织部门层面,统一推进,建章建制,定规定矩,实施一盘棋战略,尤其要从制度上强行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二,教师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与提高。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尤其要善于做好从教材知识体系向自身教学知识体系转变这篇大文章,要能锲而不舍、与时俱进地改进、创新教学。教师还要防止自身的“温水煮青蛙”现象,防止泛化教学从量变向质变转变。其三,教师要严格执行教学要求。要认真贯彻执行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等的要求。避免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泛化问题,终归而言,就是要认真落实好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不折不扣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作者简介:杨小芳(1979—),女,广西桂林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应对研究”(12JDSZK018)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思想理论课新方案实施中的问题与改进”(SCG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