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改革下电网是否需要市场化?

2014-04-29 01:21贾常艳
电器工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跨区电量市场化

/本刊记者 贾常艳/

电力改革下电网是否需要市场化?

/本刊记者 贾常艳/

市场化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提高社会效率,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同时,市场化也是一个国家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市场化的大潮下,是否需要“一网打尽”?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而市场化也会给予不同行业不同的生存空间,最大最优的生存空间才是鱼儿们所追求的。

日前,国家电网公司透露2014年用于电网建设投资将超过3800亿元,智能电网建设改造投资将超过750亿元。江西电网2014年固定投资总额将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11.4亿元,同比增长33.1%,再创历史新高。广西电网2014年全年固定资产计划投资90.21亿元……尽管2014年才刚开始,但国内电网投资加快增速已经十分明显。统计显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今年电网固定资产投资共计4881亿元,同比增长约12.07%,远高于同期4.56%的增速。

跨区送电 电网功不可没

中电联在日前发布的电力供需形势报告中显示,2013年,全国完成跨区送电量2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 0%,跨省输出电量78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跨区送电得益于2012年11月投运的东北一华北联网高岭背靠背直流扩建工程,东北外送电量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8%;华中外送电量11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5%,其中四川为消纳富余水电,通过向上直流和锦苏直流线路外送华东电量547亿千瓦时、同比大幅增长185.8%;西北外送电量457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 6%。南方电网区域西电东送电量1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 8%。三峡电站送出电量82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5. 6%。而实现跨区送电最大的推手就是电网,与跨区送电量形成正相关的正是输电线路的长度。2013年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534公里、变电设备容量19631万千伏安,同比分别增加5305公里、790万千伏安,截至2013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54.0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设备容量26.2亿千伏安。

有人说智能电网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由于用电增速、碳减排承诺、新兴产业的规划等因素的促使,多种电源形式要求进入电网,进入人们生活,因此,智能的、可靠的、经济的、高效的、友好的电网越来越被需要。智能电网作为实现众多目标的“全能电网”,能够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允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利好政策 电网炙手可热

而以电网为骨干的输配电行业近年来受惠于国家推出的多项利好政策而备受重视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推出多项有利于输配电行业发展的政策。“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完善区域主干电网,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切实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中也提出:“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西电东输工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高效配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在主要任务中提出:推动能效水平提高,“加快现役机组和电网技术改造,降低厂用电率和输配电线损。”以期达到电网综合线损率从2010年的6.53%下降到2015年的6.3%。《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颁布及科技部发布的《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将促进各地智能电网的发展。

前后围堵 电网该如何是好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额占电力投资比例基本稳定在50%上下,投资总额一直呈现小幅增长态势,结构上“哑铃化”的趋势日愈明显,向薄弱环节高压主干网和配电网两端倾斜,这也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相适应。另据国海证券预测,2014年电网投资额较2013 年会有小幅的增长,但结构上特高压和配网投资将会较大增幅,特高压交流和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将会开始提速。而文首各方电网纷纷加大投资正是提速的最好写照。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国家电力也进入转型调整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越来越深而广的渗透到各个领域。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政府作了工作报告,李克强在不同场合均有表态:要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还要对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进行推进,促进社会资本的纵向流动。另有消息称,今年两会后国家将会首批试点发放3~5家民营银行牌照,民营资本终于可以圆了多年的银行梦。近年来民营资本可以进入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可以说为民营资本进出的大门敞开了。面对民营资本的来势汹汹和改革的咄咄逼人,电网该如何是好?电网该如何应对改革,如何转型调整,如何面对市场化才能破解这场“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困局?

说到此,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备受瞩目饱受争议的“魏桥模式”,在“电改先锋”和“违法行为”之间拉扯引发了众人的思考。尽管有人说“魏桥模式”没有任何借鉴意义,但是当时也有人认为“魏桥模式”是个引子,“可进行相关试点,即适当引入竞争,在相关部门的允许下,某家民营企业可于某个区域,在与国家电网一样的监管条件下,进行小规模的试运行”。但试点似乎没有见到成效,因为片面的个案怎么能左右了改革的真正方向?

市场化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对于电网而言,市场化是否懂电网?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白建华表示,电网的垄断是天然的,又是必需的,电网解体私营化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他认为即使电网现在存在一些问题,但拆分电网的后果肯定是弊大于利的。而面对改革,“服务型”应该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还有分析人士表示,电网的私营化在增加成本降低效率的同时,还会打破政策的市场秩序,而且电网的私有化改革并不是电力改革的核心问题。当年的“凌海电改模式”已经深刻的说明了这一问题,非竞争性、天然垄断的社会公共产品是不适合引入民营资本的。

从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最终实现电价形成机制”极大的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从拉闸限电到电力供给基本平衡,电源电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改革还要继续走。电网在政策的拥护下创造着福利,但同时电网也承受着争议,这不免让电网有些尴尬。特别是特高压的发展,确实受到了反对声的牵绊。笔者认为,电网的统与分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因为反对的声音总会存在。而这些反对声中有多少是真实有效的反对也值得考量。同时,真正的改革做的不是表面功夫,戳到痛处才能找到病源,这也是改革的意义所在。所以尽管接下来的改革似乎变得难以触碰,但早已势不可当。

市场化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提高社会效率,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同时,市场化也是一个国家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市场化的大潮下,是否需要“一网打尽”?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而市场化也会给予不同行业不同的生存空间,最大最优的生存空间才是鱼儿们所追求的。电网到底是否适合民营私有,还有待商榷。因为市场化改革绝不能是一刀切。

猜你喜欢
跨区电量市场化
储存聊天记录用掉两个半三峡水电站电量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电量自补给装置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跨区取件的困扰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电量隔离传感器测试仪的研制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