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有什么》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4-04-29 12:21项琼琪
成才之路 2014年6期
关键词:腐殖质沉积生命

项琼琪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让学生紧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猜测土壤从哪里来,有点难度。因此,我将“土壤从哪儿来”的知识点进行处理,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继而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①土壤包含大小不同的颗粒——沙砾(小石子)、沙、粉砂、黏土、动植物的残体及其腐烂形成的腐殖质、水、矿物质和空气等。②认识沉积现象和分层沉积,最重的小石子沉在最下面,由重到轻依次是沙砾、沙、粉沙、黏土。③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不断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并观察认识每一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②教学难点:沉积现象的认识与科学描述。

四、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新鲜湿润的土壤、干燥的土壤、已经沉积多时的土壤、水、白纸、放大镜、搅拌棒(筷子)、毛巾。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①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PPT展示一组有关土壤的图片。设问: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想要说的?②土壤中有什么?小结:土壤是如此宝贵,那你们知道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吗?

(2)土壤中的成分。①猜测土壤中有什么。设问:根据平时对土壤的认识,你认为土壤里有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对土壤成分作出合理的猜测,暴露学生的前概念。②肉眼观察土壤中有什么。学生实验:观察1号湿土壤。交流:谁来说说看,你用了什么方法,观察到什么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认识到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科学的证据证明土壤中含有什么物质。③使用放大镜观察干土中有什么。设问: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知道了土壤中有水分、小石子、植物残体等。土壤中还有其他的物质吗?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们观察到更多的东西吗?生(预设):使用放大镜。要求:规范使用放大镜观察干土壤,问能观察到什么;比较土壤颗粒的大小,能看到几种土壤颗粒呢?学生实验:使用放大镜观察干土。交流:谁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发现?对比思考:和第一个实验比较,使用了放大镜之后,哪个是你的新发现啊?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意识到工具在科学观察中的作用。同时,在教师的温馨提示下,学生能开展更加深入的观察。

(3)用将土倒入水中并沉积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土壤成分。①制订实验计划。设问:还会有其他颗粒吗?有什么办法能将它们分开,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讨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且认识到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的现象。②交流实验计划。交流:哪位同学愿意把本组讨论好的实验方法完整地告诉大家?学生述说,得出实验计划。③完善实验计划。师:同时,老师偷偷告诉大家,如果你能够把土壤慢慢倒入水中,你还会发现很多奇妙的现象。然后再用筷子彻底搅拌,静置10分钟。将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来。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帮助下,完善自己的实验计划,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④小组实验,观察土壤中有什么物质。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可以观察事先已经沉淀好的3号杯子。交流:哪位同学愿意把本组观察到的与大家分享一下?小结:通过刚才的三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的成分有哪些?生(预设):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小石子(沙砾)、空气、水、黏土、沙、粉沙。

(4)通过阅读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土壤。过渡: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又有了更多的发现。土壤中还会有其他我们今天实验当中没有观察到的物质吗?阅读书本P54第一段话。你知道土壤中有什么?生(预设):盐分这类矿物质、腐殖质。

(5)土壤与生命的关系。设问:土壤和生命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PPT出示图片:土壤和生命。

(6)课后拓展。师:学习了这么多关于土壤的知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想跟大家说说的?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还想怎样研究土壤?例如矿物质、腐殖质。阅读《我们的土壤妈妈》,并在课外查阅资料,去了解更多有关土壤的知识。

六、课后反思

《土壤中有什么》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选择这一节课之后,我就对教参及教材仔细研读,发现本课的内容很多,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困难。40分钟的课堂时间也很有限。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处理。①舍弃“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继而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②腐殖质和盐分的知识,指导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得。如何证明土壤中有这两样物质,教师不做演示实验,留给学生做课后拓展,自己去寻找实验方法,进行探究。③土壤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刚开始,我的设计是细化每一个关系,出示小图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分析土壤和生命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分配10分钟给这一部分的教学,在此过程中等待沉积实验。但是,试教时候发现时间不够,并且教学效果不好,10分钟的沉积效果也不好,不利于学生对4种土壤颗粒的学习。

在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之后,我开始了试教。在此过程中,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收获了很多的温暖。辛苦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又一次的成长是自己欣喜的,也是值得的。①团队合作。课堂并不是一个人的课堂,要学会和学生合作和同伴合作。②提问必须精练。③养成默课的习惯。默课也就是熟悉教育设计,在熟悉教学大致流程之后,通过默课熟记每一个提问、每一个评价语言。④实验指导必须高效,指向性明确。⑤给予学生更多的汇报时间。在汇报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发现。同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自主得出发现,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教学设计上还有很多值得商榷和提升的地方。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九小学)

猜你喜欢
腐殖质沉积生命
落叶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
不同来源堆肥腐殖质还原菌异化铁还原能力评估与调控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化学浴沉积制备防污自洁型PVDF/PMMA共混膜研究
不同恢复阶段人工沙棘林土壤腐殖质组成及性质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