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元阳
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行为一般分别发生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教师教、学生学,似乎天经地义而又理所当然。学生参与教师的“教”,相信不少教师都尝试过,但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教法”,恐怕还需要师生两者的勇气。
教与学本来就是相悖的。近来流行的“翻转课堂”,其实也部分地颠倒了“教”与“学”,把很大一部分应该由教师执行的“教”的部分转移到学生的“学”中了——教学的艺术也就轻易地转换成教学的技术了。
信息技术天翻地覆般的变化,使得教师也如夸父逐日般地应接不暇。信息技术教师边教边学、现学现卖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也就此练就了很多教学高手“教中学”、“学中教”的绝世本领。大卫·K·科恩的《教学及其困境》,我们不用去读,不说没有时间,而是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这样的困境中。
给我们一个杠杆,我们撬不起来地球,因为我们就在地球上。要跳出教学之外来看待教学,何其难也!也许我们刚刚得到一个看似真理的结论,还不明白自己已走进自相矛盾的主题。
一次听课,上课教师讲到Excel的筛选,强调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也就是让电脑自己去处理,避免人工操作。显然,教师是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或者“计算机思维”。然而,当教师演示完“自动筛选”后,学生忽然指出:我怎么觉得这个自动筛选,还是需要我们用眼睛去找啊?
课后评课和讨论,再次提到这个筛选的悖论,意见有分歧,不过最终肯定了上课教师对“计算机思维”的强调。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这种思维培养尤其重要。最常见的累加求和算法,求1+2+3+……+n的值,我们都是用循环结构来写,但是如果学生用高斯公式n(n+1)/2直接让电脑得出结果呢?虽然结果正确,却决不可取!因为这个问题你知道公式,换个问题你可能就不知道公式了!在你无法解决时用你的算法思想让电脑来解决,才是算法教学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计算机思维。放下活人的思维,采用计算机的思维用笨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似乎也有些悖论的味道。
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领域众多,每项教学内容又会有不同的深度,深度和广度问题向来都处于争论之中。曾有教师主张少教少学,尤其是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以后用到时可以方便地从网上搜索到解决办法。我是坚决反对这种抹杀教学技术含量的看法的,因为,学生不知道、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是否有方法可以实现都不清楚,不知道其中的相关术语,甚至无法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的功能,也就根本无从搜起,这本身就是个悖论。曾经请一批信息技术教师来实验,让他们扮演学生,我布置一个任务,在Excel中实现点击“职称”列下的单元格可从下拉列表选择职称,并在“工资”列自动显示相应的职称工资(给出我的效果演示),让他们通过网上搜索来解决。结果,这个不是很难的问题,除了两个本来就会的教师,一个通过网上在线请教高手的教师,其他教师通过网上搜索的方式都没能解决!实际上,搜索“单元格联动”就能找到方法,但是没接触过的不知道这个术语啊——悖论。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描述了六大教学悖论,那些其实还不算悖论,真正的悖论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言行和教学实践中。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才不容易制造出教学的悖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