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 贾山亮 徐飞
辽宁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杨凤 贾山亮 徐飞
在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在体现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规律特征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现代化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参考建议。
产业结构升级 工业化 现代服务业 科技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经济成果。作为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工业化道路的发展依然带有浓厚的传统工业色彩。辽宁省的“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经过多年发展,辽宁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深层次着眼,其产业结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把握辽宁省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分析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1.辽宁省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从2002年到2011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辽宁省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基本符合工业现代化进程所要求的第一所占比重逐渐减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增加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如表1所示,2002至2011年期间,辽宁省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10%左右徘徊,基本呈逐渐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48%下降至2004年的46%,然后随之有微弱上升趋势,在2008年达到最大值56%,在2009年又下降至52%,2011年又上升至55%;第三产业产值所占GDP比重从2002年至2004年大致上升,在2004年达到最大比重42%,从2005年40%以后下降至2008年35%,在2009年开始有上升趋势后,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又出现下降的这种波动趋势。
表1 辽宁省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亿元)
2.辽宁省三次产业贡献率结构。通过分析2002——2011年辽宁省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我们可以得到:辽宁省三次产业贡献率的结构比较稳定,体现为二产贡献率最大、三产次之,一产最低的状况。具体如图1所示,从2002年开始,辽宁省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低于10%,远低于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辽宁省第二产业贡献率则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三产贡献率中比重一直位居首位,特别是在辽宁传统工业发展中,以冶金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为最快,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增长力量;辽宁省第三产业较缓,其贡献率相对波动不大,总体介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之间,这与辽宁作为东北重工业大省具有较大关系。
图1 辽宁省三次产业贡献率(%)
3.辽宁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从辽宁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结构来看,如表2所示,辽宁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变化不大,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逐年上升。在辽宁省工业化的进程中,虽然第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主导左右,第三产业进展缓慢,但随着政府对服务业重视以及投入力度的加大,辽宁省服务业较以往依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业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供给保障能力迅速提升,服务业整体经济效益好转的同时,进一步吸引更多投资与就业人员的加入。
表2 辽宁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 (单位:%)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前文分析可见,尽管目前辽宁省产业结构发展的总体状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辽宁省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从而使辽宁省产业结构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完善,现代化程度落后。辽宁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完善,资本投入严重不足,现代化程度低。近年来,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扶持力度,农业产业结构得到相应改善,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深入,现阶段辽宁省农业产业结构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品过于单一。以种植业为例,在农业种植领域,辽宁省主要种植水稻和玉米,且未形成农作物种植的区域分工。二是低附加值的农产品比重较大,缺少优质高效的农产品。这主要与辽宁省农业科技基础差、资本投入少有关。就目前辽宁省农业现状来看,农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较少,大多地区还是应用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投入产出率不高,农业科研产品转化率低,规模效益低下,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种类少之又少,农产品的再加工能力远远达不到于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三是与农业有关的龙头企业较少,农业产业化链条有待完善。长期以来,辽宁省农业产业结构中传统农业所占比例较大,而与之相关联的加工业和运输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运输环节薄弱,吸纳就业能力不强,农业加工业和运输业链条不能得以有力拓展。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辽宁省农业发展速度缓慢,农业基础地位比较脆弱。
2.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工业化快速发展受限。根据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演进遵循的一般规律,只有当基础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并有所积累时,更高形式的产业才能够发展起来。辽宁的工业化发展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其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投入的不足,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制约了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根据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辽宁省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人员为13.1万人,其中,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3.7万人;从事专业技术服务业活动人员6.8万人;从事科技交流与技术服务业工业活动人员1.5万人。2011年辽宁省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数仅占本地区在岗从业总人数的2.3%,尽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北京水平的7.4%。此外,辽宁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仅仅为1.9%,远低于沿海发达省份。2011年辽宁省财政预算支出3905.85亿元,同比增长22.2%,地方财政科技支出87.2亿元,同比增长26.6%。尽管科技支出增长大于财政总支出增长,但科技支出仅占财政总支出的2.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各种相关数据表明,辽宁省科研投入明显不足,科研人才相对稀缺,从而造成辽宁省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趋同严重,劳动密集和加工装备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薄弱,资源利用率低,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业化快速发展受阻的状况。
3.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首先,辽宁省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目前成为推动其经济发展主要动力,且以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辽宁省逐渐加大了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资,但整体而言,企业自主创新尚未实现突破性的进展,辽宁省传统工业产品缺乏创新,经济效益相对低下,均无疑制约着辽宁省第二产业的发展。其次,辽宁省的第三产业则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活服务业、运输服务业、仓储业企业数量依然庞大,约占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3。相比之下,现代服务业的比例比较小。软件业、计算机服务业以及科技交流与推广等服务业的企业数量所占比例还不足总数的20%,而在后工业时代,这些新型服务业将是推动未来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
从目前辽宁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应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为着眼点,优化辽宁省产业结构。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辽宁省第一产业主要由农业构成,要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这对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加快农业的科技化进程,把握农业科研和技术方向,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通过充分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借鉴科学的管理经验,切实结合自身状况,因地制宜,找到推进农业科技化进程的创新路径,例如在政府扶持下,有计划地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推进辽宁省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业。其次,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突出体现在农业加工链条中。辽宁省应根据比较优势,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培育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产业。第三,提高现有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推进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科普宣传力度及教育投入,通过多种渠道使农民了解科学的农业技术知识,并将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中。
2.以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目前,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很多传统行业正在处于衰退期,因此,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的增长点,开拓新的产业发展领域,是实现辽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为实现辽宁省工业化健康快速发展,应注重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改造传统工业,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优化工业内部结构;不断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辽宁省工业生产力的重要战略,同时注重协同创新,提高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例如,加强与发达国家技术合作,逐步掌握新型生产技术,充分发挥辽宁地区在高新技术开发中的潜在能力,提高产业的实用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还应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创新发展促进辽宁省产业优化升级。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纵观世界各国的产业演进历程,第三产业的壮大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经济走向发达的标志。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我国上海、北京等发达的地区相比存在着缺乏特色、服务种类不全、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从根本上说,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要结合其自身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除了以科技创新改造传统服务业,应重点发展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密切相关的生产服务业,如物流、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物资供销、金融、保险、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以及如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及动漫等文化产业,这些产业将决定着辽宁省第三产业质的发展。
[1] 冯筱.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辽宁的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
[2] 于左,高永民.经济体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辽宁与广东省的比较研究[J].国有经济评论,2010(1)
[3] 王忠福,张满林.辽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问题评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4] 韩雪峰,于纪元.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的定量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7)
[5] 刘妍,任银,潘乃峥.推进辽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探析[J].管理观察,2011(7)
[6] 刘柏霞,李亮.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辽宁产业结构调整[J].开发研究,2011(5)
[7] 彭宜钟,李少林.辽宁省最优产业结构测算[J].财经问题研究,2011(12)
[8] 宋赫民.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与辽宁省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沈阳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159)
(责编:贾伟)
F207
A
1004-4914(2014)03-065-02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与辽宁省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W 2012037)。]